(10分,毎空1分)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相关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血液流经小肠时______________的含量增多,这是因为小肠是___ _______的主要场所。
(2)血液流经肾脏时______________的含量减少,这是因为肾脏是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3)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______________的含量会减少,这是因为它要参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__。
(4)包括上述器官在内的各个层次构成的________所进行的生命活动是互相_______的,从而使生物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5)通过上述各器官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人体内不断地进行 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交换与转变,这就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
右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A、B、C、D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②、③、④、⑤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系统内,完成①过程中能吸收维生素的器官有
(2)经过③过程,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 。
(3)在C系统中,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的器官是 。
(4)在D系统内,血液流经肾脏时,主要通过 两个过程形成尿液,进而将人体细胞产生的许多废物排出体外。
(5)图示中的排泄途径是 (填图中数字序号)。
右图表示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数字1--7表示人体的某些结构,字母A—G代表人体内某些物质。请据图回答:
(1)A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 。
(2)进入7的F透过 和 进入血液;组织细胞利用血液循环获
得的A和F进行 释放出能量,用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及维持体温。
(3)健康人体内的C液与D液相比,D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 。某人排出的D液经医院化验发现了许多大分子的蛋白质,说明他肾脏的[ ] 部位发生了病变。
(4)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5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主要是因为[ ] ________的 作用。
将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排出体外,将依次经过的结构是:肝脏内的毛细血管、静脉、右心房、 、肺动脉、肺内的毛细血管、肺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 、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和肾小囊、收集管、输尿管、膀胱、 。
下面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代表物质是__________,它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该物质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_________。
(2)在组织细胞中,物质a被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____中进行的。(3)图中d体表的气体从肺泡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膈肌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
(4)健康人尿液的形成过程中,下列液体中尿素深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下面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代表物质是____,它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______;该物质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______。
(2)在组织细胞中,物质a被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_中进行的。
(3)图中d代表的气体从肺泡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膈肌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
(4)健康人尿液的形成过程中,下列液体中尿素深度最高的是________。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下面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代表物质是_____ ___,它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_________;该物质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_________。
(2)在组织细胞中,物质a被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____中进行的,该生理过程的重要意义是为细胞的生活提供 。
(3)图中d代表的气体从肺泡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膈肌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
(4)健康人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可从肾小球滤出,又被肾小管全部吸收回血液的是___________。
下面分别是甲、乙两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请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
水 |
蛋白质 |
葡萄糖 |
无机盐 |
尿素 |
|
血浆 |
甲 |
90 |
7.00 |
0.10 |
0.72 |
0.03 |
乙 |
90 |
7.00 |
0.10 |
0.72 |
0.03 |
|
原尿 |
甲 |
98 |
0.00 |
0.10 |
0.72 |
0.03 |
乙 |
98 |
0.10 |
0.10 |
0.72 |
0.03 |
|
尿液 |
甲 |
95 |
0.00 |
0.00 |
1.50 |
2.00 |
乙 |
95 |
0.10 |
0.08 |
1.50 |
2.05 |
(1)甲、乙两人中, 的身体更健康。
(2)在乙的尿液中检测到少量蛋白质,可能是肾脏的 部位出了问题。
(3)在甲的原尿中检测到有葡萄糖,而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其原因是原尿流经 时,其中的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尿液中尿素的含量比原尿中高,原因是原尿中大部分 (填水或蛋白质)被重吸收。
(4)在乙的尿液中检出有葡萄糖存在,他肯定患有糖尿病,这种说法对吗? 。
下图为人体组织细胞的生活与部分器官、系统的关系图,①~⑤表示生理活动过程或物质,请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此过程主要在消化道的 部位进行的。
(2)图中 表示人体代谢废物及排出过程。
(3)⑤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 ,直接进入血液,对人体生命活动起 作用。
右图是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相关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1、2、3、4代表的血管中依次分别流动的血液是 、
、 和 ,这是因为肺是 的场所。
(2)从小肠流出的血液 或 的含量较多,这是因为
小肠是 的主要场所。
(3)流入肾脏的血液 或 的含量较多,经肾脏的作用,
可以把这些废物排除题外。
(4)包括上述各器官在内的各个结构层次构成的 或 ,
所进行的生命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 或 的,
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理。
(5)人们通过肺呼出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图中的 经过呼吸过程排除体外,在此过程中人体从外界获得了 或 。
(6)通过上述各器官系统,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人体内不断地进行 和 的交换与转换,这就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
下图为人的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和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样本分析数据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主要成分 |
水 |
无机盐 |
蛋白质 |
葡萄糖 |
尿素 |
样本A(g/L) |
900.0 |
7.2 |
80.0 |
1.0 |
0.3 |
样本B(g/L) |
960.0 |
11.0 |
0.0 |
0.0 |
18.0 |
样本C(g/L) |
980.0 |
7.2 |
0.3 |
1.0 |
0.3 |
(1)图中③的功能是 。
(2)某人尿检时,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和血细胞,可能是左图【 】 的滤过出现问题。
(3)在图表中样本 是尿液。
(4)若某人在多次尿检中,均发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因为他体内 分泌不足。
右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A、B、C、D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②、③、④、⑤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系统内,完成①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
(2)经过③过程,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
。
(3)在C系统中,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的器官主要是 。
(4)在D系统内,血液流经肾脏时,主要通过 两个过程形成尿液,进而将人体细胞产生的许多废物排出体外。
(5)图示中的排泄途径共有 条。
下面是人体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对原尿中的物质进行重吸收是有选择的,程度也不同。重吸收的主要有部分无机盐、大部分水和全部_______等物质。
(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时,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这些蛋白质主要是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消化液中的_______。
(3)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连接着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检测比较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中所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量,发现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没有发生_______,此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处于_______状态。
(4)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这种废物没有从尿液中排出,说明排泄还有其他途径,你认为还有哪些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1)图中①处所指的液体是指 ,与血浆相比,它不具有的物质是 ,而尿液与之相比,不含有的物质是 ,浓度增加物质是 。
(2)图中②处正在发生的生理作用是 ,这个过程是在 中完成的。
下面是人体部分血液循环与肾单位模式图,阿拉伯数字表示人体内的某些器官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6】内的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
(填心脏的结构名称)。
(2)图中【5】内的血液比【4】内的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明显升高,这与 作用有关;【3】内的血液比【2】内的血液成分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3)气体进出结构【1】,必须通过_ _作用完成气体交换,在此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4)氧进入血液后与 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 参与分解有机物,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某人患阑尾炎时,在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数目明显增多的项目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