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生物试题 / 产热和散热平衡
初中生物

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你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判断植物释放出氧气。
(2)乙图装置塑料袋为黑色,几小时后你会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在黑暗环境中植物释放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你可以选择与乙相同的实验装置丙,但丙装置必须有一项与乙装置中不同,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中你会发现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乙、丙装置中的塑料袋内壁都有小水珠出现,但丙水珠中比乙中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  置光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发生了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D.整段曲线表示,随着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停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B.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丁→丙→乙
C.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D.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半叶始300多年间,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对光合作用探究的步伐,设计了很多经典实验.如图甲是萨克斯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乙图是恩吉尔曼设计的探究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萨克斯的实验最终证明了绿叶在光下制造_________
(2)恩吉尔曼在黑暗条件下用水绵和好氧细菌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在水绵的不同部位.一段时间后发现好氧细菌聚集在叶绿体上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构成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 平衡,
(4)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因很多如光照强弱、温度、二氧化碳浓度、肥料等.清你为温室蔬菜早熟增产提出合理化建议:(写出一条建议即可)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食物链起始的生物是            
(2)图中甲、乙都具有的生理作用是                 
(3)图中③表示            作用,能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它是在细胞           中进行的,放出的气体是           
(4)绿色植物的气体进出和水分的散失都是通过叶片上的         完成的。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动力主要来自            作用。
(5)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每空2分,共14分)阅读下列三则材料,而后试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严重威胁。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病毒寄生在人体后,逐步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但日常接触不会传播。
材料二:2008年4月,湖南阜阳等地大面积爆发了“手足口病”,2009年山东菏泽、济宁等地也相继出现了疫情,很多幼儿园不得不停课放假;截至5月3日,我省累计报告死亡病例27例(其中菏泽18例)。“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以发热和手、足、臀、口腔黏膜等部位的疱疹、溃疡为主要表现特征。
材料三:2009年4月,一场肇始于墨西哥和美国的流感开始在全球大肆流行。自墨西哥4月13日出现第一例疑似“猪流感”,至5月21日9:00,共计41国确诊病例10889例(其中中国内地确诊4例),7国死亡病例86例。中国政府现已迅速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免费住院治疗,同时尽最大努力地寻找并隔离与其密切接触者,让他们接受医学观察。“猪流感”又称“甲型H1N1流感”,是由一种名为A/H1N1的新型病毒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的高度传染性疾病,流感专家称打喷嚏、咳嗽和密切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加拿大科学家现已完成H1N1病毒株基因测序,正在加紧研制出足量疫苗。
(1)艾滋病由HIV病毒引起,那么HIV病毒是这种传染病的          
(2)肠道病毒EV71的结构最可能是下列哪一个?(   )




 

(3)“A/H1N1流感”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          (抗原/抗体),注射疫苗属于____________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4)抗流感药物“达菲”(Oseltamivir)在治疗“非典”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请你大胆推断一下该药品能否在治疗甲型H1N1流感上起作用?               
(5)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隔离患病留学生及其密切接触者”属于_______     
(6)作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提出几条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不少于两条):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全球瞩目,“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木能通过②减少大气中的C0.
C.③过程与①过程是相互依赖紧密联系在一起
D.人类减少对⑨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之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如图有关菜豆的部分形态结构及生理活动探究图示,回答问题(示例:Ⅱ根):

(1)菜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发育成菜豆幼苗[I]的结构是[]
(2)使幼根不断长长的结构是菜豆根尖的部位(用图中字母表示).
(3)将菜豆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所示)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这是因为菜豆幼苗,经过一段时间后,挤压塑料袋,打开塑料袋,发现内壁附着许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经叶片的[]散发出来的水蒸气形成的.
(4)菜豆植株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于其本身所进行的,该生理活动进行的场所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A-D"表示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填字母)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填字母)。
(3)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若消耗生产者10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少可增重kg。
(4)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分析,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A、D分别代表哪类生物?
A
D
(2)图中可以代表呼吸作用这一生理过程的标号是
(3)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4)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叶肉细胞内的相关结构。请回答:

(1)在叶绿体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作用,①代表的气体为         
(2)[A]代表的结构为              ,该处进行的生理活动为        作用。该生理活动能分解       ,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其释放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3)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会看到酒精变成绿色,说明叶绿体中的       已经溶解在酒精中。
(4)要证明②是哪种气体,可利用该气体                             的特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的曲线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产生氧气与消耗氧气的情况(不考虑温度因素)。A、B、C为曲线上的三个点,D为横坐标上的点。请分析回答:

(1)绿色植物进行的与产生氧气有关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
(2)在A点植物进行的与消耗氧气有关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
(3)B点为曲线与横轴的交点,该点表示植物消耗和产生氧气的量是_____________。
(4)C点表示绿色植物产生氧气的量大于消耗氧气的量,说明此时进行____________的强度大于_____________的强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你认真观察下面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尝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组实验装置中能构成对照实验的有          
(2)若将甲装置中的清水换成碳酸氢钠溶液,则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泡数目将会   
(3)丁组实验装置可用来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戊装置用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请你指出此装置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图甲表示某生长的大棚蔬菜,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丙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该蔬菜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请据图回答:

(1)植物正常生理活动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甲图中【D】________运输到植物所需要的部位。
(2)甲图中A、B、C为植物叶片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  】________过程在细胞内始终进行的生理活动。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的【 5 】__________中。
(3)甲图中过程B的强弱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请写两条)。
(4)根据对图丙分析所得结论,对大棚蔬菜采取                                  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请写两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
(1)在移栽某种蔬菜苗时,为了提高移栽植株的成活率,同学们常选择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其原因是                                           
(2)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   室
A
B
C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   度
20℃
20℃
30℃

为了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               (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                               
(3)同学们将萝卜收获后,由于存放时间较长,结果萝卜出现“空心”现象,吃起来口感不好,这是因为                              
(4)在萝卜开花的季节,将租来的蜜蜂放养在自己的大棚内,这样做的目的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生物产热和散热平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