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世界近代史综合题
初中历史

下列关于重庆发展的历史表述错误的是   (       )

A.583年,巴郡改称渝州 B.1102年,渝州改称恭州
C.1189年,恭州改称重庆府 D.1937年,重庆正式建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过半学期中国近代史的学习,面临祖国和民族的危亡,你有何感想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也折射出历史的变迁。据此判断以下对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戎,严防帝国侵
②专业承包,山河长满摇钱树;联产计酬,大地变成聚宝盆
③走兔飞龙,港澳双归,九州自有回天力;强国富民,江山一统,两岸岂无圆月时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② D.②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俄颇有渊源,两国在近代曾遭遇战争失败的情况下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篇】
材料一: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是以来,欧洲已知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不前进。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一点安慰的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弗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同样面对对外战争的失败,19世纪60年代,中国也迈出向外学习的步伐,二者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侵略篇】
材料二“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却比任何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                                         ——马克思
(2)19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指?在进入20世纪之初,俄国还通过一个不平等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这个条约是什么?
【师徒篇】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3)结合课本,阐述图一与图二之间的联系?全盘师从俄国革命方式使中国革命出现了危机,真正适合中国革命道路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照片承载着浓重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⑴请说出照片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
⑵请写出照片二所反映的会议名称。照片三所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之一,那么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呢?
⑶照片四中的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险,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请你说出长征途中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会议名称。
⑷写出照片五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照片六反映的是哪次重大战役?
⑸请给这组照片所反映的历史进程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
材料二:“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摘自《张季子九录•政闻录》(注:张季子即张謇)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第一段话出自哪本书?其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第二段内容写的是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阶级对强国道路的探索?
⑵简要概括材料二中第一段内容的“救国”主张。第二段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探索?
⑶中国共产党找到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指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央视一套隆重播出了电视剧《中国1921》。在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
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
材料二:下面的材料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长征壮歌”中被称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一会议?
(2)“抗日烽火”中,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中华民族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试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哪次会议的召开揭开了“改革”的序幕?“改革春风”首先从农村吹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了保障“小康蓝图”,我们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4)请你沿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将材料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正确的填“对”,错误的填“错”,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间,我国有一位出身状元,毅然弃官从商的实业家是张謇。(  )
(2)《每周评论》是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宣传的主阵地,更是中国青年的“良师益友”。许多优秀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这里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
(3)1937年,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
(4)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创办的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学校是马尾船政学堂。(  )
(5)解放战争中,以徐州为中心,包括连云港市在内,规模空前的战役是平津战役。(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下列历史叙述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前的(    )内打“√”,错误的在题前(    )内打“×”。(每小题2分)
(    )(1)1860年lo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2)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   )(3)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    )(4)1927年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5)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   
(    )(6)独立设计和主持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是李四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错题(下列每题两处标有着重号的内容,其中一处是错误的,请指出错误之处并加以订正。每题3分,共15分)
(1)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错误:                   订正:                   
(2)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其被日本割占的不平等条
约是《辛丑条约》。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
(3)在1909年的一次通车典礼上,有位代表充满豪情地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
此路应是唐胥铁路。
错误:                   订正:                   
(4)下图所指事件是发生在1915年的五四运动

错误:                   订正:                   
(5)在北伐战争中率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功的北伐名将是朱德。
错误:                   订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历史教材封面。这本教材编写的内容应该是

A.中国古代史 B.中国近代史
C.中国现代史 D.世界近代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事件。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②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③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是                  
④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⑤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人物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孙中山 B.蒋介石 C.周恩来 D.毛泽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应是(  )

A.思想解放运动 B.民主革命运动 C.政治改革运动 D.民族解放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九年级13班同学以"民族复兴之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辉煌与领先'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对照得那样地鲜明,以致在文明史上立刻引起一些最有意思的问题。中国由于迅速恢复了秩序和统一而赢得了这个伟大的领先。
--韦尔斯《世界史纲》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入其中。
--顾立雅《孔子中国之道》
举古代中国"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的表现,并指出罗伯斯庇尔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图。
'屈辱与反思'

材料二  1858年4月、1900年7月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登载了题为《没有开花的中国佬》和《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同一时期,法国报纸也登载了题为《中国蛋糕》的绘画。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⑵分析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并说明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使中国怎样"崩溃"的?
材料三 中国从前是很强盛很文明的国家……(为何)到了现在便一落千丈呢?此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失了民族的精神。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他……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还要去学欧美之所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为实现民族复兴提出的主张。
'革命与独立'
材料四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据材料四,说明"第一步(阶段)"的革命性质,并指出该阶段革命胜利的标志。
'【发展与复兴'
材料五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美国《时代周刊》
⑸"中国模式"从经济体制方面看指什么?分析"中国模式"的成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结合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你认为应如何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综合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