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初中历史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 “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 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使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出席亚非会议                        ②《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③重返联合国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B.是处理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
C.它的提出,开拓了中国的外交新局面
D.内容包括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西南昌卷)“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A.“一国两制”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南卷)四月的爪哇岛,春光明媚,生机盎然。亚非约100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万隆,共同纪念60年前的亚非会议。那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迄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一国两制”构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们回望60年前的一次国际会议,不禁感怀周恩来总理发挥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智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将会议引向“求同存异”精神的胜利。这次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4月22目,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系列会议在印尼雅加达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高度描绘了新时期发展中国家如何团结合作、推进世界均衡发展的新蓝图。60年前,中国领导人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4月21--24日,习近平主席将出访印尼,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60年前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展现了中国的外交风采,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问的理解和信任。当时周恩来总理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断交、撤军、废约
D.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辨析题:下图反映了2015年4月,亚非领导人继承和发展60年前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会议精神的盛况。

错误:                                    
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国际地位的上升,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
【材料一】:新华社5月2日讯近期短短12天时间,中国政府不仅从战火纷飞的也门安全撤离了613名中国公民,还协助来自15个国家的279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此举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赞誉。对此,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黄屏表示,也门撤侨是我国综合国力上升的体现,也是这次行动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它见证了大国能力与担当。再者,社会主义体制叫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央一声令下,在极短的时间之内集中所有的资源和力量,迅速地把我们公民撤出。最后,这也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凤凰新闻
【材料二】: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于2015年4月22日至24日在印尼万隆举行。60年前,在中国的努力下,突破重重障碍,万隆会议成功召开,亚非国家为主宰自己命运,发出了震撼世界的呐喊。而亚非国家在1971年10月25日将中国抬进了国际大舞台,中国的**原则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60年后,习近平主席同亚非领导人一道,重温历史,展望未来,奏响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新乐章。
——————网易新闻
(1)依据材料一归纳也门撤侨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也门撤侨体现了我国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将中国抬进了国际大舞台” 指的是哪一重大事件?“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材料二中60年前万隆会议圆满成功和什么方针有关?依据材料指出什么是万隆精神?
(4)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外交的成败。下列几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曲折历程。

(1)图一反映的建国初历史事件中周恩来首次提出了我国哪一外交原则?有何重大影响?
(2)图二是指哪一年发生的哪一重大事件?随后,在上海签署了哪一重要的法律文献?
(3)图三是发生在20世纪70 年代哪一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取得的怎样的外交成就?
(4)图四可以反映出我国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其重要原因是什么?
(5)四幅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外交的历程,你有何深切体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②尼克松访华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④①②③ B.②④③①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半个世纪过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倡导发起这五项原则的国家中没有(   )

A.美国 B.中国 C.印度 D.缅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材料二:见下图。

中国代表团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周恩来总理在机场接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1)新中国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分析,积极外交活动对新中国和平建设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写出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