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冰﹣凝固吸热 | B.雾生成﹣液化放热 |
C.露产生﹣汽化吸热 | D.霜形成﹣升华放热 |
探究冰的熔化特性时,发现冰熔化有快有慢,提出影响冰熔化快慢因素的两个猜想.
猜想1:环境温度可能会影响冰块熔化的快慢.
猜想2:冰块的形状可能会影响其熔化快慢.
(1)列举生活中一个实例说明“猜想1”是合理的: .
(2)探究“猜想2”的实验方案是:
a.量出3份50mL蒸馏水,分别倒入容积均是50mL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塑料模型盒中.
b.倒入模型盒中时确保没有水溅出.
c.把模型盒放到冰箱冷冻室里,冷冻足够长时间.
d.将模型盒从冰箱里取出来,冰块迅速倒进标注字母A、B、C的3只烧杯中(实验中三块冰的表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
e.观察记录3个冰块完全熔化所用的时间.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实验中的三冰块表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
①实验方案中的操作步骤a、b的设计目的是: .
②实验方案可能证明,冰块的形状 (选填“会”或“不会”)会影响其熔化的快慢,三种形状的冰块中,熔化最慢的应该是: ,理由是: .
(3)冰熔化时要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熔化温度为 ℃.
如图所示,沿着屋檐流下的水凝结成冰棱是 现象,此过程需要 热量,会带来周围环境的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
自然界中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循环系统;陆地、海洋和大气间水发生的循环,其中会放出热量的是( )
A.雨水汇入江河流向大海 |
B.冰山积雪熔化变成水汇入江河 |
C.云中小水滴变成小冰晶 |
D.植物、土壤中水蒸发升入天空 |
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 )
A.熔化 | B.凝固 | C.蒸发 | D.凝华 |
夏天,当我们从冰箱里拿出冰棍时,会发现冰棍表面有一层“白粉”,这是 现象;同时看见冰棍冒“白气”,这是 现象;放置碗中较长时间后,冰棍会化成水,这又是 现象(各填一物态变化的名称).
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则温度为300℃时,铅呈 态;要测出沸水的温度,应选用表中 为测温液体的温度计;在很冷的北极测室外的温度应选用 为测温液体的温度计.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水银 |
﹣39 |
357 |
酒精 |
﹣117 |
78.5 |
铅 |
327 |
1740 |
关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
B.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是通过汽化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 |
C.冰山上的积雪,是通过液化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的 |
D.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 |
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一种晶体 |
B.该物质的熔点为50℃ |
C.图象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
D.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液态 |
海波的熔点是48℃。由此可知温度是48℃的海波
A.一定是液态 |
B.一定是从固态熔化成液态 |
C.要么是固态的要么是液态的 |
D.可能是部分为固态部分为液态 |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块-10℃的冰_________(会,不会)立即熔化;把0℃的冰放在0 ℃的水里,冰__________(会,不会)熔化。
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_____________,而使油污_____________的缘故。
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 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生活中,人们常用酒精棉球擦发烧病人的额头为他降温,这是利用酒精在蒸发过程中 (填“吸”或“放”)热。
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 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 |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