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成立
初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设立海关总署,统一管理全国海关,中央又公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原来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东西一律予以废除,旧海关得到彻底的改造,成为名符其实的人民的新海关,实现了“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口袋里”的目标。
材料二 邓小平:“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家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收回了在近代史上丧失的什么主权?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表明二十世纪晚期我国实现了什么经济发展方针?有何具体表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后的喜悦,歌词中“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开始
C.西藏和平解放 D.三大改造完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拿起五星红旗的式样指着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这一情景发生的历史背景应是

A.1921年中共成立 B.1954年一届人大
C.1945年抗战胜利 D.1949年政协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中国民主革命是“从南京到南京”,也有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北京到北京”。这两句话中的后一个“南京”和“北京”分别所指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开国大典
B.《南京条约》的签订五四运动
C.解放军攻占南京新中国的成立
D.鸦片战争平津战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    )

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D.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纪念改革开放36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共10分)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4分)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2分)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回答一点)(2分)
(3)展望未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项事业在曲折中发展,请你穿越时空亲眼见证我国时代的变迁。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中的内容:

(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通过了《   》,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 ,会议制定并通过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作为战地记者来到抗美援朝战场,你会了解到用胸膛堵枪眼的         和宁肯烈火焚身也不暴露目标的     的英雄事迹。                         
(4)你来到20世纪60年代大庆石油会战现场会看到“铁人”      奋战的身影;同时在国防建设领域,你会了解到“两弹元勋”    的光辉事迹。
(5)你来到1953年的中国,你会看到我国正准备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     的社会主义改造。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6)你来到1980年的中国福建,会看到   市已经成为一个经济特区。l 988年,我国设置了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泽民曾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江泽民所说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
(2)请简要概括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的历史功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的文字表述各有三处错误,请诊断错误,加以改正。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朱德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国际歌》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①错误:                      改正:                    
②错误:                      改正:                    
③错误:                      改正:                    
(2)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美国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以武汉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①错误:                        改正:                  
②错误:                        改正:                    
③错误:                        改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标志着除台湾省及一些岛屿外,祖国大陆领土全部解放的历史事件(   )

A.1949年4月,解放南京
B.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
C.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哪一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决议?(  )

A.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以《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施政方针
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D.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后者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C.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片、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1)下图三个情景分别反映了在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请在横线处写出相应的内容。

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深远影响:         
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深远影响:         
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深远影响:         
(2)下列内容反映了哪一时期的成就?得益于1978年于北京召开的哪次会议?

 
内  容
教 育
到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文学艺术
电视逐步走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方式
人们乘飞机、开私人汽车出门旅游;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历史上,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重回世界,并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甲午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
——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
(1)材料一中,“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对开通“这条道路”功劳最大的谁?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刚刚兴起的岛国”是哪个国家?与《南京条约》相比,该“岛国”强迫中国签订的条约中出现侵略中国的新方式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新中国成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