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日本明治维新
初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材料二: 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吸取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才能调和适宜。
材料三:见下图。

(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何时、何事?
(2)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3)材料二体现了日本对待“西洋文明”的什么态度?
(4)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日本的这一事件及其态度对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国家中,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是(   )。

A.日本、俄国 B.美国、日本
C.英国、俄国 D.俄国、法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距今140多年的日本,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下列哪些表述符合改革后的史实?(   )。
①适龄儿童必须上学接受义务教育   ②向西方学习,天皇和英国国王一样只是徒有虚名,没有实权
③大批留学生学成归国建设         ④仍保持自古以来的“皇军”保卫日本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的热潮,这源于(   )。

A.废藩置县 B.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提倡文明开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大化改新相比,日本明治维新的“新”主要体现在(   )。

A.向中国学习先进制度 B.向欧美学习先进制度
C.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D.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独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内战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障碍是(   )。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技术人才 D.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给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情景是(   )。

A.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B.他在萨拉托加战斗中
C.他签署颁布《民法典》 D.他率领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李璐同学向全班介绍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你认为他的下列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

A.农奴已获得了“解放”
B.政府再也不许地主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
C.农民获得了一块份地
D.农奴不但自由,而且富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改革使俄罗斯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材料三 下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四 我们美国政府正在打一场伟大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反对贫穷与经济不景气……我们正在挽救伟大而珍贵的政府。
——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制度?为什么说改革使俄罗斯发生了转型?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3)出现材料三1921年—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变化的趋势与苏俄(联)哪一项经济政策有关?该政策有何创新之处?
(4)材料四中所说“伟大的战争”指什么?打这场“战争”罗斯福采用什么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年“两会”期间民生问题再次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世界史上,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大力发展教育
C.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D.提倡文明开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资料与“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的研究主题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南北战争》    ②《亚历山大二世传》
③《拿破仑法典》  ④明治维新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任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力,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所谓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人权宣言》
材料二: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的时候,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摘自人教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1)材料一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哪些法律性质文件体现了这些主张?
(2)依据材料二回答: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法国与日本、俄国是通过哪两种不同的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哪两次政治运动对这两种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日本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面对危机,俄、美和日本都采取了应对措施。阅读下列选自《全球通史》的材料,回答:

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到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1868年,天皇颁布一篇誓文,强调“破除旧习……求知识于世界”。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①材料一说的是哪个“法令”?为什么说它的实施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②材料二中的“一半自由”、“一半奴隶”分别指什么?表明林肯怎样的态度?这里最终通过什么方式解决南北双方的矛盾?
③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④依据材料三说说天皇是如何“破除旧习,求知识于世界”的。除此以外天皇在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迈入近代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⑤上述措施表明了俄国和日本解决危机的共同方式是什么?
⑥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获取智慧,启迪未来。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说说这些大国崛起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内战前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  )

A.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 B.资金不足
C.企业设备陈旧 D.缺乏创新型人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日本明治维新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