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CO(g)+H2O(g) CO2(g)+H2(g) △H<0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Ⅰ研究中的是t0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B.图Ⅱ研究的是t0时增大压强(缩小体积)或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C.图Ⅲ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使用了催化剂 |
D.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
一定条件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 X(g) + 2Y(g) 2Z(g) 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② 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Q,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 I2(aq)+I-(aq)![]() |
B.若温度为T1、T2时,反应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2>K1 |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 |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
随着世界粮食需求量的增长,农业对化学肥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中氮肥是需求量最大的一种化肥。而氨的合成为氮肥的生产工业奠定了基础,其原理为:N2+3H22NH3
(1)在N2+3H22NH3的反应中,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9mol·L-1。用N2表示其反应速率为0.15 mol·L-1·s-1,则所经过的时间为 ;
A.2 s B.3 s C.4 s D.6 s
(2)下列4个数据是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合成氨反应的速率,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A.v(H2)=0.1 mol·L-1·min-1 B.v(N2)=0.1 mol·L-1·min-1
C.v(NH3)=0.15 mol·L-1·min- D.v(N2)=0.002mol·L-1·min-1
(3)在一个绝热、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N2(g)+3H2(g)2NH3(g) △H<0。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温度不再变化
C.断裂1mol N≡N键的同时,断裂6 mol N—H键
D.反应消耗N2、H2与产生NH3的速率之比1︰3︰2
向5 mL 0.1 mol·L-1的KI溶液中滴加5~6滴0.1 mol·L-1的FeCl3溶液后,再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可证明FeCl3溶液和KI溶液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的实验是( )
A.再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AgI沉淀产生 |
B.加入CCl4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 |
C.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AgCl沉淀产生 |
D.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是否有血红色 |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加入MnO2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
B.在金属钠与足量水反应中,增加水的量能加快反应速率 |
C.![]() ![]() ![]() |
D.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CO2,用碳酸钙粉末比块状反应要快 |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
N2(g)+3H2(g 2NH3(g) 。下列说法中,表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N2、H2、NH3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
B.N2、H2、NH3的浓度相等 |
C.N2、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 |
D.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
如图所示,隔板I固定不动,活塞II可自由移动。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如下反应:
A(g)+3B(g) 2C(g);△H<0。若起始时,M、N容积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始时,分别向M、N两个容器中加入1molA、1molB,达平衡时,容器M、N中物质A的体积分数相同
B.起始时,分别向M、N两个容器中加入1molA、3molB,达平衡时,容器N中物质A的转化率较大
C.起始时,分别向M、N两个容器中加入2molC,容器N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较短
D.起始时,分别向M、N两个容器中加入1molA、3molB,达到平衡时,容器M中气体的密度较大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平衡:Br2+ H2O ![]() |
B.对CO(g) + NO2 (g)![]() |
C.升高温度能够增大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
D.合成 NH3反应,为提高 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温度的措施 |
I、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 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若X、Y、Z均为气体,反应达平衡时,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II、一定条件下,氯化镁与四氯化钛的混合物可作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为了探究温度、氯化镁固体的含水量以及粉碎方式对该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实验序号 |
氯化镁固体中氯元素含量/% |
温度/℃ |
粉碎方式/ |
催化效果/g·g-1 |
1 |
70.97 |
20 |
滚动球磨 |
3.9×104 |
2 |
74.45 |
20 |
滚动球磨 |
5.0×104 |
3 |
74.45 |
20 |
振动球磨 |
5.9×104 |
4 |
ω |
100 |
振动球磨 |
|
注:催化效果用单位时间内每克催化剂得到产品的质量来表示。
(1)表中ω= 。
(2)从实验1、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 。
III、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 + HCl =" NaCl" + H2O
(B)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可以,则写出正、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名称______ ____。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0.1 mol/L,0.2 mol/L,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 mol/L,O2为 0.2 mol/L | B.SO2为0.25 mol/L |
C.SO2、SO3均为0.15 mol/L | D.SO3为0.4 mol/L |
在100℃时,将0.200 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S)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c(N2O4) |
0.100 |
c1 |
0.050 |
c3 |
a |
b |
c(NO2) |
0.000 |
0.060 |
c2 |
0.120 |
0.120 |
0.120 |
试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________mol·L-1,在0~20s时间段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s-1。
(3)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容器中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氮的初始浓度为________mol•L-1。
在一定条件下,mA+nB pC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1)若A、B、C都是气体,减压后,V正<V逆,则m、n、p的关系是________。
(2)若C是气体,且m+n=p,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是向________方向移动,原因是________。
(3)若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则此反应的逆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在800℃时,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O(g)+H2O(g)CO2(g)+H2(g),已知CO和H2O(g)的初始浓度为0.01mol·L-1时,H2平衡浓度为0.005mol·L-1。若此时再加入0.02mol·L-1的H2O(g),重新达到平衡时,H2平衡浓度为
A.0.0025 mol·L-1 | B.0.0075 mol·L-1 | C.0.010 mol·L-1 | D.0.015 mol·L-1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