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三次科技革命
高中历史

下列有关四大发明外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4世纪起,造纸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
B.指南针13世纪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各国
C.13世纪中期火药与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传人欧洲
D.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到了朝鲜、日本,向西传到了美洲与欧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0年在甘肃北部居延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木简”,记录了这座烽燧所拥有的兵器及其他驻屯军用品的数目等内容,其中还有东汉和帝“永元”的纪年字样。对上述信息的认识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起源于木简刻字
B.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
C.木简上的文字应该是楷书
D.木简仍是当时重要的书写载体
来源: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 B.儒家民本思想
C.手工业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崇敬并每年纪念他,最主要是因为

A.他在文学上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
B.他主张变革的政治成就
C.他的抗秦事迹
D.他的爱国爱民精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A.领先西方时间长
B.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作用巨大
C.发明历程漫长
D.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清初,中国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种高势能的异质文化的挑战,这就是传教士输入的西学。此时的“西学”,主要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 B.资本主义代议制文献
C.启蒙运动中的主权在民思想 D.欧洲古典主义音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17世纪西方近代数学相比,中国古代数学的显著特点是

A.突出计算,并与实际密切联系
B.侧重关注数和形的性质
C.不以实际应用为目的
D.很大程度上属于理念的精神活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神州七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追溯历史,中国人最早探索航空事业,在这方面,成果历历可陈。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

A.汉朝 B.唐宋 C.元朝 D.明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有 ①介绍了西方的科技 ②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③产生了优秀的长篇小说 ④萌发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代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其揭示的是(    )

A.《授时历》名称的由来 B.《授时历》名称的含义
C.《授时历》是最先进的历法 D.《授时历》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中关于“共计一胚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中                                                                     (    )

A.规模大,分工极细
B.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
C.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
D.机器生产形成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四大发明中,技术雏形最早的是                               (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来源:2008年河池市二高高考模拟试卷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

来源:09山东基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 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 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 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时,一位前往中国的日本人途径朝鲜半岛时可能看到

A. 作坊里正在生产麻纸
B. 寺庙里进行佛事活动
C. 工匠用雕版印刷书籍
D. 许多中国人在那里生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