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三次科技革命
高中历史

《中国科学与文明》一书中写道“现代研究显示,中国早期的官僚政治组织对于科学艺术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力。”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上述看法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郭守敬编成《授时历》 D.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从成果上可以总结的特点是( )
①重视总结实践经验丰富   ②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规律 
③重视实用技术的发展     ④重视科学的抽象分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在天文地理方面取得的领先于世界的成就主要有( )
①《石氏星表》 ②赤道坐标  ③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技术 ④浑天仪 ⑤简仪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说明了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来源:四大发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一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发明蕴涵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 造纸术 B. 活字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与火器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公元3~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李约瑟
  材料2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材料3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实为近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李约瑟
回答:
(1)举出3~13世纪之间,中国不同领域的重要发明和发现三例(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除外)。
(2)概括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为什么明清时期我国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4)与中国相比,16世纪后产生的欧洲科学有哪些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计达50%~7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②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③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明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公元一千年前后到十六世纪后期,我国下列文化现象在世界上地位反差最大的是( )

A.科学技术 B.文学艺术 C.哲学思想 D.宗教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想要了解我国最早系统介绍蕃薯和玉米的种植的情况,可查阅( )

A.《汜胜之书》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农桑辑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发明中开创人类作战史新阶段的是( )

A.简仪和高表的发明 B.以弹射方式射出火球的发明
C.管形火器的发明 D.以火药为推力的火箭的发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政全书》与《天工开物》的相似处有()

A.介绍农业生产技术,经验 B.介绍了欧洲的技术方法
C.被译为日、俄、英等文字 D.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①用楷书字体抄写《论语》②利用祖冲之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③带朋友去看杂剧④借助官方编定的《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A.③ B.②③ C.②④ D.全部无法享受
来源: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位学生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作为研究性课题,你觉得他们所列的下列命题存在错误的是( )

A.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明进程 B.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器 D.印刷术——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源
来源: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和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个人与社会、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B.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C.中国古代只重视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来源: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