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三次科技革命
高中历史

古书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一记载最早应该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来源:河南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诞生时,不可能书写在

A.龟甲兽骨上 B.竹木简上
C.绢帛上 D.纸张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著作与上述两部书内容类别最为接近的一组是

A.《伤寒杂病论》、《周髀算经》 B.《甘石星经》、《齐民要术》
C.《唐本草》、《甘石星经》 D.《千金方》、《梦溪笔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共同点不包括

A.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B.是科学家勤奋钻研实地考察的结果
C.是中国近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的象征 D.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时出现的总结性科学巨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现象无关的是

A.《农政全书》介绍欧洲先行水利技术和工具
B.《开工天物》收录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
C.早期民主启蒙思潮潜滋暗长
D.儒学和道家学说被介绍到西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见到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的公文      B见到科举考试的试卷被糊名
C借助指南针进行远洋航行            D阅读科技著作《农政全书》D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发明中开创人类作战史新阶段的是( )

A.简仪和高表的发明 B.以弹射方式射出火球的发明
C.管形火器的发明 D.以火药为推力的火箭的发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政全书》与《天工开物》的相似处有( )

A.介绍农业生产技术,经验 B.介绍了欧洲的技术方法
C.被译为日、俄、英等文字 D.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一个时代的文化是这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文化则鲜明而完整地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历史事实。请简要说明明清文化是如何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来源:中西方科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写道:“现代研究显示,中国早期官僚政治组织对于科学有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下列各项,不符合上述看法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僧一行实测子午线长度 D.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
来源: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早系统阐述中医临床医学的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来源:《伤寒杂病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来源:雕版印刷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日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材料中的史实)
(2)材料中所提到的火药与罗盘针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4)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时期和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其共同影响是( )
①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进步,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②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国家强大,工农业发展,经济繁荣
④少数民族同汉族文化进一步交融,既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