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及。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腹。”
材料2 《唐摭言》载:“文皇帝拨乱反正,物盛科名,志在牢笼英彦。”《日知录》说:“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消,耻不以文章达。其启诏而举者,多者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以百才有一。”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科举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科举制的选官特点是什么?
(3)简要评价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A.隋朝开始实行的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 |
B.它使门第不高的地主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与政权 |
C.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
D.是为打击魏晋以来的士族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
选官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东晋南朝、隋唐、明清时期,选官制度不断发生变化。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朝代的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试分析导致以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以上变化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治乱兴衰是中国古代社会交替出现的重大历史现象。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前提是
A.农民斗争的打击 | B.安定统一的社会环境 |
C.生产关系的调整 | D.杰出帝王的个人素质 |
近代以来,晚清政府与国民政府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是屡禁不止,这种现象说明
A.列强侵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B.小农经济保护着封建社会的陋习 |
C.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村 | D.民众的思想文化观念仍然很落后 |
毕业证书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程度的证明,同时也鲜明地反映了时代特征。下图所示的毕业证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 |
![]() |
![]() |
① |
② |
③ |
④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②①③④ | D.①④②③ |
2007年7月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高考恢复30年高峰研讨会,对恢复高考已走过的30年历程进行了理性的回顾,同时不约而同地为高考改革开出了一张张药方。这反映了人们对高考改革寄予了更高期待,是一种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而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在我国也存在了1000多年,被认为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第五大发明”。据此回答:
(1)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唐朝前期几位封建君主统治时期,科举制度有哪些重大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3)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是怎样改革科举制度的?其产生了哪些影响?
(4)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其主要影响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或变革宰相制度的措施有( )
①秦朝设立御史大夫②汉武帝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制度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⑤元朝设立中书省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清乾隆①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② 法天隆运 至诚先觉 体元立极 敷文奋武 钦明孝慈 神圣③ 纯皇帝”④。四处划线部分依次为 ( )
A.尊号、年号、谥号、庙号 | B.年号、庙号、尊号、谥号 |
C.谥号、年号、尊号、庙号 | D.庙号、谥号、尊号、年号 |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清政府派官员和商人带去的丝、茶、瓷器、绸货、景泰器等,经评判,“在各国中推为第一。”这说明
A.中国的工业生产居世界前列 | B.中国的工业产品竞争力强 |
C.这些产品在欧美市场上有大的需求 | D.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主导地位 |
李鸿章答美国记者问(8分)
美国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出路吗?
李鸿章: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来我国投资……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我将牢记格兰特将军的遗训。所有资本,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都可以自由来华投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发展经济的观点?(2分)
(2)你认为李鸿章的观点是否有道理?(1分)
(3)当时李鸿章的愿望能否实现?为什么?(3分)
(4)由此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