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世界
高中历史

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  )

A.“自由放任”政策推行B.“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

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

来源:2020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1939年)一书中描述了美国贫苦农民的处境:他们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土豆漂走,听着尖叫的猪被杀死在河沟里,被埋上生石灰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愤怒的葡萄正在长成。该作家这一描述(  )

A.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规律

B.表明应理性看待美国政府政策

C.呼吁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D.说明了美国联邦制确立的历程

来源:2020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

D.苏联模式的确立

来源:2020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各具特色的时代精神。其中,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  )

A.一二十年代B.三四十年代C.五六十年代D.七八十年代

来源:2020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表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

项目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68.5

100.0

87.4

127.6

111.4

162.6

127.9

186.7

人均净货币收入(元)

14.9

100.0

18.7

125.5

23.6

153.0

26.8

179.8

如表中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

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C.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

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来源:2020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春夏之间,当中国革命战争即将胜利时,毛泽东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其中,“另起炉灶”外交方针所回答的问题是(  )

A.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B.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

C.如何处理好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D.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

来源:2020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的经济模式有不同的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英模式,即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它起源于英国,在美国得到完善和发展。其实质是为维护资本利益、适应资本扩大积累、无限扩张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该模式属于有政府调节的市场经济模式,它强调个人和企业自由创业、自由发展、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任凭私人利益在微观运行中自行调节,推崇利润至上的企业经营目标。在这些国家中,政府虽然有对市场干预的政策,但自由放任的思潮却有强大势力。
材料二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特别强调,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扶贫”是非常成功的。但同时他也指出,伴随贫困的下降,社会不平等现象也在加剧,而且中产阶级的真实年收入在不断下降,他以美国作为反例,“这使得美国越来越成为一个充满穷人的富国。”
资料1:2002-2006年,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从3786亿元增长到12242亿元,年均增长34.1%;上缴税金从6794亿元上升到13937亿元,年均增长19.7%。
资料2:1998-2005年,大型国有企业的年均利润和年均上缴税金增长分别为30%和20.1%;城镇单位劳动报酬、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长分别为9.9%、8.7%和4.6%。
材料三 “华盛顿共识”是一个深刻影响过去十几年的世界形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重要术语。它一般包括三大内容:“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拉丁美洲国家就成为“华盛顿共识”的试验场,在西方一些国家和多边国际经济组织的压力下,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都进行了所谓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贸易自由化以及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但不幸沦为重灾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模式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差异。
(2)材料二中斯蒂格利茨的谈话,实际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建设中存在一个怎样的问题?为了论证他观点的正确性,你主要选择资料1还是资料2作为证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3)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模式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D.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该时期是(  )

A.隋唐时期 B.魏晋时期 C.两汉时期 D.明清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概念
理解
A
重农抑商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B
实业救国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
C
盐铁官营
官府对盐和铁的生产实行垄断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
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材料三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
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摘编自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并综合上
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商业周刊》在评论50年代某次重要国际会议时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粉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关于这次会议正确的认识是

A.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会议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有关
C.会议是指万隆会议
D.会议使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正常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 B.人人平等原则
C.依法治国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时解放战争已取得最终胜利
B.毛泽东暗示中共治理国家的任务艰巨
C.毛泽东强调党员思想作风的重要性
D.中共工作重心即将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
C.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D.社会主义实现由理想变为现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现代世界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