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文中所指的 “文明”行为是
A.接受马歇尔计划 | B.参加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
C.成立欧洲共同体 | D.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他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材料二:在冷战后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具有文化亲缘关系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合作。建立在具有文化共同性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
——以上材料均选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依据材料一,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压力一切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
①美苏对峙削弱了实力 ②世界两极格局解体
③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美国 |
苏联 |
1947年3月,美国国务卿杜鲁门提出反苏反共的政策 |
1947年9月,以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
1948年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宣布援助欧洲的计划 |
1949年1月,以苏联为首的6个国家成立了经济互组委员会 |
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1955年5月,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法联合占领区成立 |
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成立 |
1950年、1961年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
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增长率(%)
时间 |
日本 |
美国 |
英国 |
联邦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1952—1960 |
8.2 |
2.8 |
2.7 |
7.5 |
4.8 |
5.8 |
1961—1970 |
11.2 |
4.1 |
2.8 |
4.8 |
5.8 |
5.6 |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这样的一些观点:“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美苏两极在走向对峙的过程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控制和支配别的国家或地区的?
(2)从材料二、三中能够看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3)在当前世界格局新旧交替的变动中,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曾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 B.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抗衡 |
C.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
19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世界上有五个超级大国(美国、苏联、日本、西欧、中国),其中四个在各方面对美国都构成了挑战。这一观点是基于( )
A.西欧稳步推进一体化,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推行新型区域合作 |
C.苏联制造古巴导弹危机,使美国处于战略劣势 |
D.日本成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经济强国,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
(12分)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斯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受二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己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二 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有人说: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己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摘编自2006年5月25日《卫报》,作者马丁•雅克,伊文译
(1)请指出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这一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西欧东山再起”的原因和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3)材料三指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9年所发生的事件对20世纪末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决定性”影响?(4分)
中国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得到根本的改善 |
B.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力量失衡 |
C.不结盟运动发展的影响 |
D.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A.社会制度的价值观不同 |
B.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
C.复杂的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 |
D.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和相互制约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冷战”下的世界 | B.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 |
C.第三世界的兴起 | D.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 |
阅读《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国家数)》。下列关于表格的解读正确的是( )
|
40年代末 |
50年代末 |
60年代末 |
70年代末 |
80年代末 |
亚洲 |
15 |
23 |
29 |
36 |
37 |
非洲 |
4 |
10 |
42 |
50 |
51 |
拉美 |
20 |
20 |
24 |
29 |
33 |
A.第三世界力量在六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
B.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居主导地位
C.亚非拉国家摆脱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控制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逐年增加
国际关系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却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凯南发出上述论调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是指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现?
材料三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3)据材料三,分析概括美国的外交“新规”反映了什么?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