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 B.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 D.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
1984年尼克松在《真正的和平》中鼓动美国政府:“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人民、社会同我们相接触。……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而是孤立东方,减少它同我们的联系,我们就丢掉了我们对付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一件最有效的武器。”材料表明
A.美国开始推行冷战政策 | B.其实质与杜鲁门主义相一致 |
C.两极格局出现解体趋势 | 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 |
一位西方的的外交官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A.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局面 | 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 |
C.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 | D.积极帮助亚非国家获得“独立” |
二战后,为了摆脱“华盛顿和莫斯科所控制的世界”,西欧国家采取了
①实行煤钢联营 ②设立“欧洲议会”③谋魁防务合作 ④发行统—货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69年1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说:“在经历了一个对抗的时代之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判的时代。”促使“谈判时代”到来的因素有
A.美国与苏联争霸失败 | B.西欧、日本的崛起 |
C.美国衰落,失去了领先优势 | D.第三世界对美国的威胁 |
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 )
A.西方世界三足鼎立 |
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
C.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
D.中国摆脱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 |
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
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坍塌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
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的安全 |
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
C.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
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
1960年1月美国与日本签署了《美日共同合作安全条约》,即新日美安全条约,以代替1951年的旧约。新条约确认美国有权继续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但限定双方必须就此进行协商,并删去了旧约中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此外,规定如在日本管理下的领土上受到武装进攻,双方将采取行动以对付共同危险。这一新条约
A.使美日经济竞争放缓 | B.使日本取得了更大自主权 |
C.使美日军事同盟松动 | D.使日本摆脱了战败国地位 |
1972年,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表明
A.美国霸权丧失,寻求欧洲支持 | B.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
C.美国实力削弱,调整对欧政策 | D.两极格局结束,美国重视西欧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二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使为时常象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
(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963年,法国政府拒绝接受由苏联、英国、美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4年,法国在撒哈拉大沙漠引爆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法国政府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
B.法国已成为对苏“冷战”的领导者 |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
D.“冷战”格局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
1971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经济白皮书》中,难掩得意:“回首往事,风雨25年,完成战后复兴的日本经济,在技术革新和振兴出口两只车轮驱动下,正朝着先进国的道路迈进。”从战后的国际情势来看,下列属于日本战后“风雨25年”经济发展机遇的是( )
A.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重建欧洲 |
B.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下,日本政府清除军国主义残余 |
C.在两大阵营对抗下,美国扶植日本为对抗共产主义势力的盟友 |
D.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 |
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 |
B.欧洲一体化有利于美国对其加强控制 |
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
D.“冷战”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使用“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如下。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88年使用次数 |
1993年使用次数 |
自由世界 |
183 |
111 |
西方 |
82 |
231 |
A.两家报纸不再受“冷战”影响 B.西方国家数量增加
C.冷战结束、两极对峙格局瓦解 D.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