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多极化趋势加强
高中历史

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2008年)的文章称: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15世纪结束了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精神统治
B.以工业革命为起点,欧洲世界开始崛起
C.在第三次转变中美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D.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力量推动了第三次转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5年,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这种国力已经很明显,立即使欧洲(以及世界)的领导权问题的争斗宣告结束。过去,欧洲几乎一直划分为两大敌对营,其构成依来自这个或那个有约国家的危险或威胁性的国力而变化。今天较之往日,领导权更增加了强国的意义,提出一种抉择:不是华盛顿,就是莫斯科。第三世界的中立国,以及这些超级大国的盟友或卫星国,只不过是他们所经受的这部历史的目击者;它们的作用不过是在天平的各方添加极其有分寸的重量,故而问题在于,同控制它们一样,超级大国也是在诱惑它41,吸引它41,让它们保持忠诚。
——摘编自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二战结束后“欧洲(以及世界)的领导权问题的争斗宣告结束”的依据。
(2)根据材料概括超级大国确立世界领导权的根本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世界领导权的争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   )

A.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消除
B.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
C.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D.德法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前首相小泉曾经宣扬日本对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他说,“日本正尽一切努力与其他国家合作反恐”,“日本在防扩散领域一直走在前列”。其目的是(    )

A.恢复军国主义强国地位
B.继续发挥反对恐怖主义作用
C.推动战后经济迅速复兴
D.在世界政治中发挥更大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同学查阅1970年某份老报纸时看到以下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政策已在国际生活中得到了有力的确认,因为它在人类处于灾难的边缘的时候指出了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必须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该报道中的“□□□”部分字迹不清,它最有可能是(    )

A.全球化 B.冷对抗 C.不结盟 D.争霸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年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 一词在传统中有三种主要涵义:第一是地理意义的中国,中国即 “中原”……二是政治意义的中国……第三是文化意义的中国,中国是文明世界……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必需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所谓“居中国则中国之主”,“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
——据台湾学者黄俊杰等文章摘编
材料二:  20世纪中叶以来,主权国家观念受到侵蚀和弱化,国家权力出现向更高组织形式让渡的趋势,人们国家观念发生转变,形成超越国家认同感……200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创造 了“中美国”一词(另译:中美共同体、中华美利坚),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中美国”这个词在全世界变得非常的时髦和流行。
请回答:
(1)古代华夏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可称为中国,少数民族政权要以中国自居,就必须“居中国”和“行中国之道”,请以北魏孝文帝改革史实说明这一结论。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人们国家观念发生变化原因。对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中美国”,你有何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说过:“我们知道,无论施加经济压力还是进行军备竞赛,甚至用武力也拿不下来。只能通过内部爆炸来毁灭它。”以下说法符合材料的是(    )
①罗伯特·盖茨的说法主要是为了封锁中国
②上世纪70年代美苏军事力量不平衡
③“武力”指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和越南战争
④“内部爆炸”指的是新自由主义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危害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在谈及当今国际格局发展特点时指出,所谓的“极”是分层次的,如印度和东盟,也许够不上世界力量中心,但它们完全称得上是南亚和东亚的一极,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不亚于某些世界级大国。其意在说明

A.“多极化”也表现在地区范围内
B.国际格局的演变有其渐进性
C.小国也具备称霸世界的实力
D.世界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图,其变化对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影响是

A.美国霸主地位的确立
B.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C.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
D.日本已成为政治大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崛起诸因素中不包括(   )

A.西方国家的扶植 B.民主化改革
C.重视科技教育 D.主动改善对华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到欧洲》指出:“在法国、德国设计出欧洲共同体这样一种制度性创新方式来振兴本国经济的时候,英国却采取抵制和不介入的立场。”但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英国从抵制欧共体到加入欧共体的主要原因是

A.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其重整大国地位
B.英国霸主地位丧失,不得不依附法、德
C.欧洲一体化动摇了英国传统的大国地位
D.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实现英、德和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多极化趋势加强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