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A.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B.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
C.户籍制度不合理 D.移民制度的僵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中国传统政治最早分野是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继承周朝的分封制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C.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D.汉武帝的“附益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特点
(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历史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战国李悝认为:“籴(买进)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不伤而农益劝”。“善于平籴者,谨视岁有上、中、下熟。……故大熟则上籴三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
材料二 汉《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悝平籴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汉建立初期面临的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评论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又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还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史·桑哥传》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番(即吐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元史·百官志》载:“因唐制吐番来朝见於宜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下列对上述两则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两则有关宣政院的史料相互矛盾
B.唐代由宣政院负责接待吐番使者
C.元代宣政院管理西藏的军务民政
D.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始于唐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面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朝代
县制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层级     

郡县制
郡——县
二级制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
东汉末期:州——郡——县
二级制 
三级制

 
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一(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