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

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

A.

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B.

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

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

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首民歌《木兰辞》里描述的制度是

A.府兵制 B.募兵制 C.保甲法 D.将兵法
来源:河南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西安通往蒙古高原的一条古道,历史上曾经被称为“参天可汗道”。与哪一史实有关
A唐太宗征服高昌                     B 文成公主入藏   
C 渤海国建立                         D 回纥归附唐朝

来源:河南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元和年间(806——820),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部门是
A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参知政事

来源:河南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中国拥有先进的政治体制”,这主要指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 C.内阁制 D.三省六部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B.郡国二制并行有利于中央集权
C.王国内设丞相为行政长官 D.王国势力在景帝和武帝时逐步削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另设机构,架空专制皇权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和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共同策略是(   )

A.分割宰相的权力 B.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设政事堂提高办公效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相权削弱,皇权加强,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汉武帝平定“七国之乱”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 D.清初设立军机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汉末年,规定刺史可拥有地方行政权和兵权。这一措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引发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B.缓和了宦官外戚之祸
C.平衡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某些时期,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被称为“大变革”。下列叙述中不能称为“大变革”的是(    )

A.商周之际,属国变为封国 B.春秋战国,分封变为郡县
C.三国时代,统一走向分裂 D.清末民初,专制变为共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来源: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西汉的刺史 B北宋的通判 C.明朝的锦衣卫D清朝的军机大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不属于康熙(1661---1772年在位)政绩的有

A.奖励垦荒,实行“更名田”,固定丁数
B.进军台湾,设台湾府,册封班禅
C.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D.平定准葛尔部叛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职权有分工、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②三省的运行机制是:中书---门下---尚书 ③三省长官的品级较高,都是宰相  ④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