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高中地理

【地理——环境保护】图13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内流湖周边地区1975年—2010年湿地与耕地变化柱状图。

概括该地区湿地和耕地1975年-2010年的总体变化特点,并指出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 【环境保护】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该湖流域河流众多、草场广布、雪山环抱、环境优美,然而,20世纪80年代由于农牧业的过度发展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左图为青海湖2000至2009年4月与9月份水体面积变化曲线,右表为2000至2009年青海湖周边四个观察点气候参数变化值。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推测2000至2009年青海湖面积年际变化总趋势。
(2)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出现此趋势的可能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区。珊期对水温、盐度、水深、光照、洁净度等生长环境要求较高,若珊瑚生长区的海水温度每提高1℃,就会加速其死亡。有1万多种海洋生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旅游业的发展为澳大利亚提供了工作岗位。在过去的20多年里,大堡礁的面积缩小了一半。

分析大堡礁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各题:

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简析导致其变化的自然原因。
⑵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与甲城所在国家签订了23个总价值达到500亿美元的石油合同。图示区域第一个自由工业区于2008年4月在丙城建立。近年当地人为了发电和灌溉,大量引用a湖湖水,导致a湖水位下降严重。下图为高加索地区简图。

材料二:下表代表甲乙两城市的年气温统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9
6.3
7.6
11.6
16.0
21.3
24.8
25.5
21.9
16.8
12.1
8.7

-3.7
-2.9
1.5
8.3
12.5
16.9
20.1
19.3
14.9
9.5
3.2
-1.9

材料三:下图分别为①②两河入海口附近水文站测得的水文特征。
 
⑴比较甲乙两城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⑵比较①②两河的特征差异。
⑶丙城建立了图示区域第一个自由工业区,分析其区位优势。
⑷指出a湖水位下降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10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煤炭开采方法主要由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下图为我国北方某煤炭开采区土地复垦示意图 。

(1)简述煤炭开采区若不重视土地复垦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6 分)
(2)简述图示地区土地复垦所采取的措施 。(4 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 分)环境保护
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下图示意中亚地区。

简述图示甲地区荒漠化的社会经济原因及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海水西调,引渤入新”设想引起多方争议。此工程设想的基本路线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沿42°N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试从地质、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海水西调”设想遭多方质疑的理由。(10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环境保护
黄标车是指未达到国一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和未达到国三排放标准的柴油车。目前,湖北省约有55万辆黄标车,武汉市保有量约11.74万辆,占机动车总数的7.38%,但其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的污染贡献率达到全市机动车排放总量的36%、43%、52.6%,颗粒物的污染贡献率达到80%左右。加速淘汰黄标车是改善城市大气质量的重要举措。

结合材料说明汽车尾气带来哪些大气污染,并就减轻汽车尾气污染提出合理的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我国是一个最大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能源应用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环境等各方面。在产煤大省陕西省北部地区的小村庄——曹辛庄,大多数家庭都像常见的那样用煤炭取暖做饭。但村中有四户人家不必拉煤,一头猪、一个发酵池、一根输气管和一台发电机就可以供应一个五口之家,甚至还能把多余的电力卖掉赚点外快。

说明我国农村发展沼气的有利条件,及其使用后获得的效果优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环境保护
读“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湖区1950—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2)简述该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环境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保护】
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简析导致其变化的自然原因。
⑵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