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代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

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主要运用夸张、对比手法,描述了奥楚蔑洛夫因小狗主人的身份不同而引起的态度前后多次变化,把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B.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C.《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D.《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来源:2019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短语主要包括: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热烈欢迎”属于偏正短语,“雄伟壮丽”属于并列短语。             

C.史书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其编写体例较多。其中,《资治通鉴》为纪传体,《战国策》为国别体,《史记》为编年体。             

D.《马说》这篇议论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借千里马被埋没来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感之情。

来源:2019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热爱祖国”“出现故障”“看电影”都是动宾短语,“干得很好”“漂亮极了”“湿透了”都是补充短语。             

B.老王到小李家赴宴,对主人说:“我又来叨扰了。”小李开心地说:“您老大驾光临,让寒舍蓬荜生辉。”             

C.当代作家阿来《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贯穿全文,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把时间和空间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             

D.大诗人杜甫的七言绝句《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城春草木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国都沦陷后变得残破不堪的景象。

来源:2019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D.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来源:2019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来源:2019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表达的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             

B.《屈原》《白杨礼赞》《我爱这土地》《变色龙》的体裁分别是戏剧、散文、诗歌、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茅盾、艾青、莫泊桑。             

C.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分别将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D.《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来源:2019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散文《合欢树》等。因长期与病魔抗争,他的作品带有特殊的气质。             

C.郭沫若1942年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只写了屈原一天的生活经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剧共分五幕,我们课本节选的是该剧本第五幕的第二场。             

D.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在《登勃朗峰》一文中,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用多变的笔法,妙趣横生地记叙了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

来源:2019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进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C.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尾联必须是对偶句。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来源: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对年龄的称谓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B.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汗青指历史,烽烟指战争,桃李指学生,须眉指女子,手足指兄弟,伉俪指夫妻等。             

C.成语“诲人不倦”“刮目相待”“扑朔迷离”分别出自于《论语》十二章,《孙权劝学》《木兰诗》。             

D.《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子夜》等。

来源: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用来泛指文学。             

B.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叙事散文《济南的冬天》都是现代作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             

C.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我有一个梦想》是他一篇著名的演讲。             

D.老子、庄子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哲学家。

来源:2018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化及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中的“丙辰”是干支纪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中的“太元”是年号纪年。             

B.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和品德所给予的称号。欧阳修谥号“文忠”,范仲淹谥号“文正”。             

C.《木兰诗》是我国北朝时期乐府诗中篇幅较长的叙事歌辞,它和《陌上桑》一起,堪称乐府诗中的“双璧”。             

D.讽刺喜剧《钦差大臣》被称为“最完备的俄国官吏病理解剖教程”,其作者是果戈理,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死魂灵》。

来源:2018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B.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后用“总角”代指儿童。

C.乡试,科举制度中每三年举行的一次全省考试,由秀才去应试,考中者称为“进士”。

D.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来源:2018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吴敬样,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讽刺和夸张是该书运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B.“旅行”和“求索”是贯穿《简•爱》的比喻。小说中由彼此对立的自然因素(如冰与火、丽日与风雨等)构成的比喻形象,呼应着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斗争。             

C.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浪之歌》选自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泪与笑》,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来源:2018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由陈述与被陈述两部分组成的短语叫主谓短语,如“阳光灿烂”“心情舒畅”。由中心词和前面的修饰成分构成的短语叫偏正短语,如“我的老师”“轻快地走”。             

B.从表达方式看,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木兰诗》和《石壕吏》属于叙事诗,《春望》和《峨眉山月歌》属于抒情诗。             

C.《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主要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表现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D.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京剧旦角流派主要有梅派、程派、荀派和尚派。其中魏明伦的《变脸》就是一部深得百姓喜欢的京剧。

来源:2018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民艺术家”老舍在《骆驼祥子》中,运用肖像描写、心理刻画等表现了主人公祥子由老实、坚韧、满怀希望到麻木、狡猾、自暴自弃的性格变化,深刻揭露了旧中国“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罪恶。             

B.18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其辛辣的讽刺中包含了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隐含了作者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C.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绘了潺潺的流水、青翠的藤蔓、悠闲的游鱼、清幽的竹林。全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愉悦心情。             

D.写记叙文,可以用人物作为线索,如胡适的《我的母亲》;可以用事件作为线索,如莫怀戚的《散步》;也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作为线索,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

来源:2018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