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代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孟子》《春秋》《中庸》合称为“四书”。             

B.莫泊桑,法国作家,其主要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C.《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均是宋代的写景抒情散文。前者表达的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远大抱负,后者表达的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D.辑录了《阿长与<山海经>》《社戏》《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

来源:2016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代表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等。             

B.《逍遥游》出自《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古人常以“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来源:2020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B.《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此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呐喊》,文章批驳了“九一八”事变后一些人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

来源: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巴彦淖尔、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乌海)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超中国》作品中,作者在“红色剧社”一章中,讲述了陕北军民一起看戏的场景,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做坐在地上,不远的网球场上还有几羊在悠闲地吃草,毛泽东等人分散在观众中间,戏开始后,没有人去注意他们,可见其自由、平等的氛围。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科幻小说《猫城记》,话剧《茶馆》《龙须沟》《屈原》等。

C.《骆驼祥子》作品中,刘四爷不给虎妞一分一毫,虎妞租了两间房子,与祥子成了亲。 婚后,虎妞不让祥子拉车,让他放高利贷。祥子直诚,认为太危险了,坚持出去拉车。

D.《简•爱》中罗切斯特与简•爱互诉衷肠的情形,是全书最感人的篇章之一。罗切斯特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而简•爱则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最终导致简•爱没能接受罗切斯特的爱情。

来源: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变色龙》是一篇带有讽刺意味的小说,其作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的主要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樱桃园》,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萧鼓追随春社近”中的“春社”指的是春社日,时间为古代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会祭祀灶神,祈求丰收。             

D.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民族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都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来源:2019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其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

来源: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巴彦淖尔)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校将举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结合示例,从下列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事物中任选一项写一则推介语。要求:突出该事物的基本特征,做到语句通顺,生动形象。

汉字    京剧    中国功夫    国画    书法

示例:

我要推介:瓷器

推介语:它,从泥土中走来,气质温婉,光洁如玉;它,在烈火的焚烧中尽显豪迈与刚直;它,是文明的使者,在漫长的丝绸之路上,将中华文化的馨香尽情播撒。它,就是朴素大美的中国瓷器!

我要推介:  

推介语:  

来源:2018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代表作,极富浪漫色彩。全书通过写鬼写妖来影射现实生活,揭露封建官府的黑暗,表达人民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B.成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多来源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文,也有些源自谚语、歇后语等,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是王勃。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D.莎士比亚,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悲剧《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等。

来源:2018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为了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初三(7)班准备开展“少年当自强”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班务。

(1)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请你谈一谈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2)活动二:积累自强不息的名句

请你写出一句体现自强不息精神与风骨的诗句或名言。

(3)活动三:  

请你再设计一个活动,句式与“活动一”“活动二”保持一致。

来源:2018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生极好的一课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属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的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谢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今天降温,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披了我的大衣再出去。我家人会开车来接我,我送你回家吧!”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选自《新浪网博客》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2)俗话说:“人无完人”,根据文章内容分别用四字词语(短语)概括中年妇女的优点和缺点(各列出二点)

优点:  

缺点:  

(3)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

(4)⑧段结尾说:“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中外历史上或文学作品里就有其貌不扬但技艺、学识、品德出众的人,如  ;也有外表光鲜但包藏祸心的人,如  

(5)文题是“人生极好的一课”,结尾作者说“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这课好在哪?(写出二点即可)

来源:2017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龙华中学语文组举办传统文化竞赛活动,你是参赛选手,这次活动有三道竞赛题,设置两个奖项。

第一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近体诗的高峰,近体诗包括    

第二题:认真阅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根据要求答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距甚远?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名寻花的地点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多。“压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翩翩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鸣耳的啼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儿的美丽与魅力。

(2)你认为是句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能够表现黄四娘家中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题:下面是拆乱了的与中华文化有关的一副对联,请你运用所学的对联的知识,重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传统的精华学习里经典。  

传统的精华学习里经典继续之中国学

    

来源: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出师表》中的“表”代臣子向帝主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与苏洵、苏辙、王安石、韩愈、柳宗元、曾巩、欧阳修并称为“唐宋八大 家”             

C.陶渊明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田园诗人,比较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还有王维和孟浩然

D.《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由孔子及其弟子辑录而成

来源:2017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狼》﹣﹣蒲松龄﹣﹣《聊斋志异》

B.《隆中对》﹣﹣罗贯中﹣﹣《三国演义》

C.《祖国》﹣﹣莱蒙托夫﹣﹣俄国诗人

D.《骆驼祥子》﹣﹣老舍﹣﹣中国现代作家

来源:2017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既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又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同样《傅雷家书》也是一部奇书:洋溢着父爱真情,也能给一般读者以做人及艺术方面的启迪             

B.英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在小说《热爱生命》中,热情赞美了在与自然和自身的斗争中的“人”的伟大

C.只有五十八篇的培根散文随笔,不仅集中表述了作者自己的“人生哲学”,其所倡导的新的信念、规范、道德也成了他之后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想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发出这石破天惊之问的人,因首事反秦而入《史记》的“世家”

来源:2016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活动二:学对联

(3)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

的修辞格。 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来源:201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