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代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某校组织了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见链接),发出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学习书法。

【链接】

新闻摘录:近日,各地纷纷出台文件,规定本地七至九年级学校,在语文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学期安排不低于10课时的书法课。

调查数据:各学校书法教师中,书法专业教师占15%,语文教师兼任占56%,美术教师兼任占29%。

学者感言:写字时,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图成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让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书者留言:◇柔软的毛笔,可以写出有力的线条:一个个不同的汉字,都有优美的结体;写字还是自己心情的记录,真是太有超了!

◇练字需要凝神静气,汉字书写中的姿势、笔顺、运气等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

(1)从【链接】材料中,再提炼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

①学校开设书法课,为培养学生热爱书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活动中,下面这幅陈列在兰州碑林的作品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对这幅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线条曲直互生,刚柔相济。

B.采用行书书体,用笔灵活。

C.写法上下牵连,富于变化。

D.笔势有力而丰润,展现书者胸襟。

来源: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代的私塾教育

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

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⑦看来在古代私垫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文章③﹣⑥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文哪一段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蹬几眼,大声道:

“读书!”

(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B.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C.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班”“特优班”。

D.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较严格。

来源:2018年甘肃省白银市(临夏州、定西、平凉、张掖、武威、酒泉、陇南)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学】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学】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3)【孔孟之道亮国学】

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

(4)【合作共赢悟国学】

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合作共赢”的感悟。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规”指布谷鸟,“鸿鹄”指天鹅;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B.《孔乙己》选自《呐喊》,《海燕》是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结尾部分             

C.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字“乐天”,“刘二十八使君”是刘禹锡             

D.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分别是:葛朗台、阿巴贡、夏洛克和严监生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故乡》《孔乙己》均选自小说集《呐喊》

B.《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C.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中,主人公保尔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是他在患伤寒症病愈后,在烈士墓前进行的             

D.古人将“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作“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北面”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墨香书法展示”是教育部开展的“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之一。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九年级一班开展“走进墨香书法”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材料探究】

材料一 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他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材料二 汉字书法以“文房四宝”为工具书写情感,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颜真卿作品的“庄严正直之美”、苏东坡书法的“潇洒飘逸之美”和毛泽东书法的“大气磅礴之美”都是例证。

材料三 三幅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

(1)请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文房四宝”指的是:  

(3)就图二中三种字体的书法作品,用打比方的方法,说出了他们各自的美感,最恰当的一项是  

A.楷书如人端正站立 行书如人悠然行走 草书如人欢快舞蹈

B.楷书如人端正站立 行书如人漫步行走 草书如人随性乱舞

C.楷书如人正襟危坐 行书如人悠然行走 草书如人随性乱舞

D.楷书如人正襟危坐 行书如人漫步行走 草书如人欢快舞蹈

【活动二•观点交流】

(4)根据设置的情境,完成下面对话。

王明:马上就中考了!哪有时间练习书法?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

李华:  

张亮:李华说得对!时间愿意挤总还是有,我们应该参加这项有益身心的活动。

【活动三•成果汇报】

(5)为下面新闻拟写标题。

标题:  

5月1日,福建省教育厅公布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墨香书法展示”活动获奖名单。漳州市成绩喜人。选送的毛笔书法作品中有10件获得一等奖,占全省该类书法一等奖获奖总数的25%。本次活动,极大调动了我市师生研习书法的热情。

来源:2017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词赏析

落梅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②谬:(miu)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来源:2017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芙蕖”、“水芙蕖”是“莲”的别称;“玉兔”“婵娟”是“月”的别称。

B.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岁寒三友”是指“松、菊、梅。

C.古时“加冠”是指“男子二十岁”;“不惑”是指“四十岁”;“花甲”是指“六十岁”。

D.《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靑;《交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来源:201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所作,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 典文学“四大名著”             

B.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塑造了一个生性顽皮,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主人公形象             

C.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观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作品有小说《胳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来源:2016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对文化常识及文学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观历史,汉字字体的主要演变历程是:从甲骨文开始,历经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B.豪放派形成于宋代,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晏殊。

C.《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D.《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位人物,长坂坡桥头一声大吼,吓得百万大军魂飞魄散,他就是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李逵。

来源:2016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述的相关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唐代王安石。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几篇文章的作者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             

D.《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来源:2016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寒露、秋分、小寒、霜降”。             

C.《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极具社会讽刺性的喜剧,剧本主要以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为主题,作者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D.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社稷指国家,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

来源:2016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水浒》《西游记》则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 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喜爱、赞美之情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著名文学家。小说透过“我”的眼光刻画了菲利普夫 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来源:2016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安顺巾﹣某中学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魅力汉字】

    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巾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

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山字格内。并总结出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

演变规律:  

【传统文化】

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

(1)上联:  ,下朕:  

(2)上联:  ,下联:  

【众说纷纭】

    最近,某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一晚,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对于小明的表现,作为他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来源:2016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依照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表达方式,可以把文章大致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B.四种文学样式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C.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其中小说的情节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D.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来源:2016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