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练笔场。
“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对我们学习有用吗?根据你的情况,简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短文阅读。
绿
翠湖 多么令人心旷神怡 碧绿的湖水 碧绿的草地 碧绿的浮萍 碧绿的树木 啊 简直是碧绿的世界 我不禁想起了古人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那一个绿字用得多好呀!那充满活力的“绿”,那象征青春的“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给人们带来了新春的欢乐。
一天下午,我再次来到翠湖,信步走过石拱桥,来到西边湖堤的石凳上坐下。湖面上的浮萍像绿宝石雕成的珍品,玲珑剔透,翠色欲滴。几朵小黄花舒展地躺在上面,远远望去,好像一块杂花盛开的草地。我情不自禁想着:要是能躺在上面,枕着绿色的“草地”,参加到小黄花的行列里,一块儿仰望蓝天白云,该多么快乐啊!
调转视线,我远远地望见葱葱郁郁的树丛掩映着红墙、角亭。在阳光的照射下,它那碧绿的琉璃瓦发出了耀眼的光辉,宛如一幅幽静的水彩画。这可把我吸引住了,于是我便向那儿走去。原来那是一个新修的亭园。大门两边有一副对联:“城市别开佛山界,楼台秒在水云乡。”这里的确是“仙境”啊!我在仙境中漫步,观赏湖水、花草、喷泉、游鱼,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赏心悦目。特别是长长的回廊,十柱一亭台,五步一曲回,雕梁画栋,五光十色。
我又走进水月轩,这里有一片荷塘。通过清澈的湖水,可以看见湖底的水草绿茵茵的,像一块地毯;而碧玉盘似的荷叶,像绣在绿色地毯上的花卉。微风吹来,荷叶轻轻地摇晃,像是对我说:多美呀,这个绿色的世界!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情不自禁——
雕梁画栋——
(2) 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画上“√”。
信步走过石拱桥 信:①确实 ②信用 ③相信 ④听凭 ⑤信息[来
(3)给第一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标点。
(4)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里的景色?
(5)文章主要写了翠湖的什么特点?
(6)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花谜。(根据谜面猜花的名字)
(1)日暮方闻芝兰味。( )
(2)爆竹声中送旧岁。( )
(3)鱼美人。( )
(4)牛郎放牧。( )
(5)替父从军。( )
照样子,各用一个词语写出你从下面的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 奉献 )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 )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 )
(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王冕) ——( )
(4)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臧克家) ——( )
(5)我和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说他错了的勇气。(大卫·欧文) ——( )
体会句子课文或对联的含义。
(1)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希奇事”指的是 ;“他们”指的是 。这句话的含义是
(2)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具有 的作用;“他为自己想得少”体现在
,“为别人想得多”体现在
。
(3)鲁迅逝世后,日本挚友写的挽联:“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三个“有”,代表鲁迅所拥有的 ;三个“不”,表达了鲁迅的 。
仿句练习。
童年就像一幅画,色彩鲜艳,线条柔美;
童年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一猜是哪种学习用品,把答案写出来。
大哥说话先脱帽,二哥说话先用刀,三哥说话先喝水,四哥说话雪花飘。
大哥: 二哥: 三哥: 四哥:
按要求写句子。
(1)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
仔细读一读,仿照例句句式,写一句话。
(2)令人奇怪的是,任凭他俩怎么 ,那只老羚羊却 地跪在车前,并用一种 的眼神盯着他俩。
A 按原文填空。
B 从这句话中你领会到了什么?
C 请你用加点的字写一句话。
小小练笔场。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判断下面句子意思的对错,正确的画“√”。
(1) 春天又来到花园的原因是:
①因为春天到了。( )
②因为巨人力气大,赶走了冬天。( )
③因为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他让孩子们到花园里来了。( )
(2)“幸福是什么呢?”三个青年认为幸福就是:
①生活快乐。( )
②要靠劳动,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民有益的事。( )
③能吃的好,穿的好。( )
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打比方的句子,是的打“√”。
(1)“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
(2)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
(3)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 )
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理解句子。
(1)“你看,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含义:
(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含义:
阅读链接。
阿里山
阿里山位于台湾省嘉义市东北,是阿里山脉中心群峰的总称,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区。阿里山古木参天,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林区,有台湾“森林宝库”之称。
森林、云海、樱花是阿里山的三大奇观。每年春暖花开时,山上遍布洁白或粉红的樱花,就像天上的彩云落在了山中,景色瑰丽无比。
风景区中以塔山云海和祝山观日出最为有名。登上阿里山的最高峰——大塔山,可见远处峰峦起伏,若隐若现;脚下云雾飘荡,耳边松涛阵阵,令人流连忘返。每当朝阳升起,苍茫的云海更是气象万千,可与黄山云海媲美。阿里山上的祝山顶上,有座观日楼,是观看日出的最佳处。每天清晨,太阳从晨曦中慢慢地升起,天空亦随着太阳的变化而变化,时而墨蓝,时而淡青,时而灰白,时而殷红。太阳升起时始为椭圆形,沉下后再跃起,则为圆形,此时光芒四射,蔚为壮观。
台湾同胞赞美阿里山的美景说:“不上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不知台湾的宝藏。”
1. 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媲美(bǐ pì) 宝藏(zàng cáng)
海参(cān shēn) 参天大树(cān shēn)
2. 品读句子。
每天清晨,太阳从晨曦中慢慢地升起,天空亦随着太阳的变化而变化,时而墨蓝,时而淡青,时而灰白,时而殷红。
(1) 从带线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2) 请你用带线的词语写一段话。
3. 文章具体写了阿里山( )、( )、( )的美丽景色。最后一段写了:台湾同胞赞美阿里山的美景说:“不上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不知台湾的宝藏。”从这句话中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卖鱼的女人
挤挤挨挨的顾客在遍贴白色瓷砖的浅水池中相中了一条鱼,手一指,卖鱼的女人就用戴着胶皮手套的手探入,悄悄接近,然后一把攥住那条鱼的颈腹部,狠狠地往水泥地面上砸去。任是多么活蹦乱跳的鱼,也略微摆动一两下尾鳍,就大张着嘴,躺着不动了——昏厥了。她就提拎着那条鱼,过秤、收钱,然后走到案台边,刮鳞、剖腹、剔骨,最后把那些分解好的条块,斩切成寸段。麻利极了,也熟练极了。
日益火爆的生意,累人,也喜人。她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
水池有三个。游动在里面的分别有鲤鱼、草鱼和鲢鱼。池中的鱼也就特别地精神抖擞,摆尾摇鳍,游过来游过去,激溅起朵朵水花。水池后面有两个案台。原先有一个是空着的,但后来她雇用了个黄皮寡瘦、老气横秋的帮手,站在那个旁边的案台后面,专门负责刮洗、宰切的事务。
连日来,在离她卖鱼处不远的一家杂货店旁边,总有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在那里做作业。那是她放了暑假的儿子,是她相依为命的调皮鬼,也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希望。
那天我去买鱼,见围了一大圈人在看热闹。有人高声叫嚷着。原来,一个买鱼人拿到自己的鱼后,说被调换成了死鱼,不要了。她的黄脸帮手却拖声拖调地说,明明就是自己选定的鱼,现在都宰杀洗切了,怎能说不要就不要?两人就争吵了起来。究竟被调包了没有?看热闹的人走上前,拨弄拨弄放在一个小盆中的鱼块,谁也无法辨别。即使复一下秤,因为已去除鳞鳃肚杂,也很难从重量上来进行判断。
黄脸帮手把鱼盆送到买鱼人面前,几乎凑到他的鼻尖,“您看,怎能不是您亲手挑选的?多鲜活!”“是呀!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怎么可能被调换?”围观的不是老顾客,就是不愿意被耽搁时间、想尽快买到鱼的人。
众口一词,连要退换的买鱼人都怀疑起自己的判断了。
她走过来了,用左手背擦擦额上的汗,伸出右手,先用拇指和食指搛起鱼尾看看,然后又拨拨鱼头,正面看看,反面看看,最后果断地对那顾客说,是被调换了。您另选一条吧。转过头,她狠狠地瞪了自己的帮工一眼。
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包括那位自以为在替女主人赚便宜理应得到她赞许的黄脸帮手。
她抿抿嘴唇,一字一顿地说,我的鱼,我全认识。这条,刚刚死了。是我捞出来放在池边准备自己吃的。
人们不由得仔细端详了一番这个女人,发现她脸庞白净、眉毛细长、眼睛亮、鼻梁直,卷曲的头发往后拢着,束了条花绢。虽然胸前系着一条黑厚的橡胶布围裙,却遮不住里面短衫的鲜丽和长裤的挺括,有着一种面对辛劳生活的美丽矜持。
那天,她儿子什么功课也没做,只是在作业本上画了一朵大红花,递给走过来查看的母亲。
卖鱼的女人笑了 。
——摘自《新民晚报》
(1)用“ ”画出描写卖鱼的女人勤劳能干的句子。
(2)为什么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3)从画“ ”的句子中你体会到黄脸帮手是个怎样的人?
(4)在文中的最后,有一小处对卖鱼女人的外貌描写,作用是什么?
(5)想一想,课文的最后,卖鱼的女人和她儿子会说些什么呢?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