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严禁遗弃老人的行为,但难以使人们自觉地孝敬老人。”这句话说明
A.要依法治国 | B.法律的强制作用名不副实 |
C.要以德治国 | D.要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 |
校园不容暴力。不管是什么原因,校园暴力都必须被制止。关于制止校园暴力,有下列不同的观点,错误的是( )
A.制止校园暴力是国家和学校的事情,与在校学生无关 |
B.制止校园暴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
C.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制止校园暴力发挥重要作用 |
D.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园防暴系统,让校园里的各种资源都成为“保护墙”,坚决地把暴力拒之门外 |
下列现象和说法错误的是
①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制定了专门的法律
②老师和家长出于关心,随意拆阅未成年人的信件
③因为一个同学的钱包丢失,老师便对全班同学进行搜查
④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
⑤法律是专门惩罚犯罪分子的,它对中学生没有约束力
A.①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④⑤ |
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因为法律
①维护公共秩序 ②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③维护公共安全 ④满足人们的一切需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包工头严某的厂里招收了15个未满16周岁的女童工。有人告诉他招收童工是违法的,他却振振有词:“我出钱,她们自愿来打工,有什么法好违?”。对此你认为
A.严某招收童工是违法的 |
B.两厢情愿,公平交易 |
C.童工的家庭如果困难则打工是合法的,否则不合法。 |
D.如果严某不让童工工作的时间超过每天6小时是合法的,否则是违法的。 |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则是隐藏的法律。”这句话说明
A.道德与法律互不相关,不能混为一谈 |
B.法律和道德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
C.法律可以代替道德,而道德不能代替法律 |
D.有时道德可以代替法律 |
下列选项能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A.全国人大通过刑法修正案草案 |
B.邻居谴责李某不孝敬父母 |
C.法院判决李某付给父母赡养费 |
D.学校批评、教育违纪学生 |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对未成年人实施有效的( )
A.家庭保护 | B.国家、社会保护 | C.学校保护 | D.司法保护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后,如果名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这体现了法律 的显著特征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
D.具有保护和规范作用 |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的要求和部署,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采取有效措施,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由此可见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B.人们生活在一起要相互尊重 |
C.只有尊重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
D.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
王某儿子小亮今年10岁,因为顽皮淘气,经常被王某打得遍体鳞伤。王某没有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
A.家庭保护 | B.学校保护 |
C.社会保护 | D.司法保护 |
家庭保护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形成
①健康的心理 ②良好的性格 ③优秀的品德 ④高尚的情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某市一项专题调查表明,在校学生中23%的学生有过被校外不良青年敲诈、勒索、欺侮及其他滋扰的经历。假如你遇到不法侵害,应该( )
A.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
B.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分子作你死我活的斗争 |
C.多找些人进行报复 |
D.寻求法律的保护,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
法律规定:禁止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刀具。这表明我国法律
A.维护公共秩序 | B.维护公共安全 |
C.维护经济秩序 | D.维护国家安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