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3日,日本政府签订购买钓鱼岛协议,将钓鱼岛国有化,引起两岸四地和 世界华人愤慨,对于这次事件,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纷纷举行保钓大游行,或抵制日货或取消赴日旅游等,掀起一场国人的“保钓”运动。中国政府严正声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身为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地,都应该要强烈的表达对钓鱼岛的主权维护的决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两岸四地和世界华人愤慨” ,体现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具有高度的民族责任心,这样的情感源于什么?
(2)请你简析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为促使宁夏生态纺织园建设工程早日开工,银川市财政近日投入3000万元支持生态纺织园区的建设。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区是银川市2012年第一批100个建设项目,已于今年5月奠基,建成后的示范园将以多色环保纺织新材料为突破口,构建环保化纤纺织产业中心,打造从纺织新材料到色纺、色织、服装、家纺等生态纺织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示范区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我国国情,说说十八大为什么强调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2)宁夏生态纺织园建设工程符合我国哪一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内涵是什么?
(3)建设生态、美丽的宁夏,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初中生王宇是个“微博控”,他经常在微博里记录、转载一些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发生的点点滴滴。
请认真阅读王宇同学微博中记录的两则博文,请选取其中一则,运用所学知识,对王宇的言行加以分析。
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美轮美奂地展现了云南火腿、新疆烤馕、无锡的甜、镇江的酸、扬州的刀工等,让海内外的观众领略了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
然而,中国的饮食文化难以躲开当下的尴尬:添加剂、地沟油、瘦肉精、浓汤粉等趋之如骛,戕害着人们的健康,更侵蚀着中国的饮食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回答
(1)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应该贯彻什么基本方略?
(2)有人认为,弘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只需继承就行。请对此加以评析。
颜真卿曾写过一首著名的《劝学》诗,全诗是这样写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知读书迟。”
请回答:
(1) 这首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首诗有几个地方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你能发现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某校九年级二班举行了以“关爱社会,做负责任公民”的系列主题活动,现请你参加进来,完成下列任务:
【名言解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
──范仲淹
我的祖国是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我要把自己的才智奉献给自己的祖国。
──路甬祥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锋
(1)上述名言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办?
【民族尊严】2010年10月23日下午,东京电影节开幕式前,中影集团副总裁江平携中国电影代表团成员在东京举行发布会,宣布中国代表团退出东京电影节。因为东京电影节不肯在台湾前加上中国字样,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代表团整体成员的自尊心,他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请你评价江平等人的举动。
【青春风采】2010年11月12日和12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和亚残会在广州举行,志愿者突破150万人,其中70%是大学生。在这些举世瞩目的重大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用真诚的服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年轻一代的青春风采。
(3)请对大学生志愿者的举动发表你的看法。
王明华性格较为内向,在小学就学习绘画和吹萨克斯,小学老师经常说王明华萨克斯吹的好。自上初一以来,他发现班级中有一小部分同学在学习成绩、绘画和萨克斯超过自己,觉得自己在班级中不会有多大表现空间。于是在学校除了上课听讲,课余时间几乎就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既不愿出去活动,也不愿与同学交流切磋,既是有同学请他帮忙出班刊或参加活动,他都拒绝并认为他人在取笑他。即使在家里,王明华也极少与父母交流。久而久之,许多同学逐渐疏远他,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其实王明华也很想交朋友,但是他与别人交往时显得拘谨甚至尴尬,对人怀有很深的戒备。仔细阅读,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王明华这种心理属于什么心理?这种心理有什么危害?
(2)王明华知道萨克斯吹的好,是通过哪一途径来认识自己的?
(3)假如你是王明华的好朋友,请你给王明华同学提一些建议,使他能更快地融入到同学们中去。(至少两个角度,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高尔基曾说:“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和青春。”
(1)从上述名人谈话当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
(2)结合所学,谈谈作为中学生如何让青春更美丽?
转眼间,已到金秋。回想起从一名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转变,点点滴滴都还记忆犹新:
上初一了,第一个感觉是新鲜……
上初一了,第二个感觉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上初一了,再有的感觉便是紧张……
上初一了,既激动又期待还紧张……
而今,我们已经顺利适应了初中生活,这是我们成长的一笔宝贵财富。让我们把这段从不适应到适应的生活记录下来,珍藏在我们永久的记忆里。
请围绕中学与小学的不同和你是怎样适应初中新生活的来写一篇成长记录。
学完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后,九年级部分学生对维护民族团结有了新的认识,也渴望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瑰宝、代表人物等,他们约定利用初三毕业后的暑假自行组团去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观光,学习了解。西藏的布达拉宫,内蒙古的大草原,新疆的吐鲁番,广西的桂林山水,台湾的日月潭等对他们都有很强的吸引力。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假如你也是旅行团成员之一,为了不虚度此行,你事先应该做好哪些知识储备和思想准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个年轻人抱怨自己一无所有。一位老者走过来对年轻人说:“你为何这样抱怨?”年轻人向老者叙述着自己的不幸:“没有钱,没有工作,贫穷得连饭都吃不上。”老者笑了,对年轻人说:“其实你已经是个大富翁了。”年轻人惊异地望着老者。老者说:“我用1000英镑买你的双手,你卖吗?”“不卖!”“我用1500英镑买你的双眼,你卖吗?”“不卖。”“我用4000英镑买你的双腿,你卖吗?”“不卖!”“我用10000英镑买你年轻的生命?”“不卖!”老者哈哈大笑:“年轻人,你现在至少有16500英镑,你却一直在说自己贫穷!”
问题:
(1)结合《思想品德》的有关知识谈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2)请你从延伸生命价值的角度给故事加一个结尾。
2012年5月,中央电视台报道中,把扬州发生的“悲情家庭”生死接力传诚信一事作为正面典型报道。就在他一家三口遇难后,洗染业同行自发去逝者家乡吊唁,还帮助发还衣物。当人们问起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同行们说是陈老板教会他们的,陈老板懂水电基础,许多洗衣店机器出现故障,他有求必应,修好后,分文不取。人家说,“同行是冤家”,可和陈老板却说,同行是缘分、朋友。
(1)你觉得“同行是缘分、朋友”有何道理?
(2)“同行是冤家”,有人认为,激烈的竞争只会给人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消除竞争,加强合作。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道理。
材料一:正如一个国家需要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也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城市品位的标志,代表城市智慧和魅力。扬州的城市精神是“崇文尚德、开明开放、创新创造、仁爱爱人”,它是城市的思想灵魂,引导城市的未来发展。
材料二:“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把扬州建设成创新产业发达、创新技术领先、创新载体优良、创新人才富集、创新体系健全的创新型城市。”摘自《关于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实施意见》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创新对扬州城市发展的作用。
(2)城市发展人人有责,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北京市一个普通的女中学生张穆然在16岁时患了癌症。面对绝症,她顽强乐观,清醒冷静。在治疗过程中,小穆然拒绝用麻药,她说:“我不能让自己脑子坏了,我要学习,我要清醒地度过每一分钟。”她理解生命“不是数量词,而是质量词”,总是把痛苦留给自己,而用真实的快乐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在病中,她还应聘担任母校的校外辅导员,为同学讲解生命的意义;在医院,她整天给别的病人解闷,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平时,她还帮助护士出板报,宣传抗癌知识。
她理解“生命不是数量词而是质量词”, 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的?
我们应该向张穆然学习哪些对待生命的态度和做法?
你能写出一句属于自己的生命箴言吗?
材料一:当日本启动钓鱼岛国有化丑剧时,当“台独”分子叫嚣时,便会陷入全球炎黄子孙的声讨怒潮。在祖国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关头,广大海外华人和学子与祖国人民同舟共济,坚信中国政府的领导,取得了救灾的最终胜利。当“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时,不仅在中国,世界各地都有华人华侨激动的热泪与欢呼。
材料二: 2012年3月24日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于在新郑市举行,本次拜祖大典的主题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大典结束后,第六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以及经贸洽谈会等一系列活动陆续展开。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台湾等世界五大洲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领袖、200多户海内外知名企业、投资集团代表以及海内外媒体记者共两万五千余人出席开幕式。
材料一、二反映出什么内容?
阅读完材料一、二,作为祖国接班人的你又有何感想?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