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卫鞅在秦国的变法。
(1)根据材料请指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2)卫鞅的主张体现了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
材料三:公元前356年,秦国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②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③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④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私有制。⑤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⑥统一度量衡。
(3)假如你是当时秦国的新兴地主阶级,你满意吗?为什么?
(4)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行政区划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哪一条?
(5)对该变法的评价,刘鹏和王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请问: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幅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幅是战国形势图?
(2)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两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四个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相关的成语
历史成语折射时代故事,彰显古人智慧。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春秋战国故事与成语配对,并将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
①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嬴政。荆轲见秦王时,假称要向秦王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嬴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②秦楚两大国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厉害所重,时而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条件下,各集团的态度动摇多次,反复无常的成语。
③禹把全国划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中,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派遣使者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④春秋争霸中,越国曾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不忘战败之耻,发奋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以激励自己。勾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吴国,称霸一时。
⑤秦赵对战,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效果卓著。秦军散布廉颇要投降秦国的谣言,赵王上当,撤换廉颇,改用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带兵,赵国大败。
⑥公元前4世纪中期,魏国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直捣魏都大梁。魏军回救,中齐军埋伏,大败而归。
⑦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时曾受楚国恩典,承诺日后若晋楚交战将退让90里报恩。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相遇于城濮。晋军避退,楚军紧追不放。晋军诱敌深入,迂回包抄,大败楚军。
⑧公元前356年,秦国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张贴告示:“将此木扛至北门,赏十金。”无人响应。商鞅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后来,一名壮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扛木杆至北门,果然得到了赏赐。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
(1) 卧薪尝胆 (2) 纸上谈兵 (3) 图穷匕现 (4) 朝秦暮楚
(5) 退避三舍 (6) 城门立信 (7) 问鼎中原 (8) 围魏救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中的“它”指的是哪个朝代?这个朝代的建立者是谁?
材料二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2)材料二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3)为了巩固统治,秦朝在经济文化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措施,请写出其中两个。
材料三 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书籍一律焚毁。……还把在背后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数百人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子(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与今受其赐。”
——<<论语>>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相”桓公有什么结果?
(3)结合你所学知识,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6分)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中国古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做出重要贡献,如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
【政治篇】:
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材料三:据《汉书·诸侯王表》记载:西汉建立之初,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把土地分封给同姓王,后来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胀,小诸侯贪赃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
(1)材料一说明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什么人?
(2)据材料二判断为避免“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始皇高瞻远瞩地在地方管理制度上采取了什么创新制度?(2分)
(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三反映的问题的?
【经济篇】:
材料四: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
(4)材料四中的问题秦始皇是怎样解决的?
【思想篇】:
材料五:“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六: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董仲舒传》
(5)据材料五概括秦始皇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有何影响?
(6)材料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采纳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总结】:
(7)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他们实施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
史实材料与历史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史 实 材 料 |
历 史 推 论 |
正确与否 |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 |
这一考古材料说明北京人已经使用火并管理火种 |
|
2.禹死后,启继承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 |
这一史实说明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代替,这是历史的倒退。 |
|
3.在殷墟的一处窖穴中,曾发现400多把使用过的石镰刀。《史记》记载:商朝时宫廷“以酒为池”,酗酒成风。 |
这说明商朝农业生产的规模已相当大,粮食生产相对充足。 |
|
4.梁启超在《战国载记》中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
这段话可以看出战国后期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秦始皇的统一行动是顺应当时历史潮流的。 |
|
5.《汉书·刑法志》记载秦始皇时期“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
这些现象说明了当时社会治安混乱,人们的法制观念淡漠 。 |
|
6.近年来,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 |
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朝鲜在汉朝就和中国有往来。 |
|
下图是“战国形势图”,请仔细解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 上图中A、B分别是“战国七雄”中的哪两个国家?
(2) 这一时期发生过许多著名的战役,据上图写出两个著名的战役。
(3) 战争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请你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这一时期战争影响的认识。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材料二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关、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其学说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岛南戈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繁荣局面”具体指什么?“创立学说,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
(2)材料二所示三位思想家中发展了儒家思想的是 (填字母)。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孔子之道”的影响。(2分。不得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论语》
材料二 战国形势图
(1)“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什么时候?这一时期为什么能出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现象?
(2)材料中“桓公九合诸侯”最重要的一次在哪个地点?
(3)通过齐桓公称霸的事件,从中你能提到哪些启示?
(4)写出图中① ② ③ ④ 所代表的国家名称。写出发生在A处的战役名称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1)写出材料一所反映的成语故事名称。科网]
(2)他采用什么方法取得成功?这个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什么重要信息?
(3)材料二介绍了哪一个成语典故?其中的“苦心人”是谁?
(4)材料二反映了他怎样的作为?他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片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商君改革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君悲惨结局的原因。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材料二:晋文公做了国君以后,他整顿、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1)齐桓公和晋文公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
(2)有人说:“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地位”,你觉得齐国凭借的“政治威势”是什么?晋国凭借的“军事胜利”主要是指哪一次战役?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七年级(1)班的张新同学正对春秋战国时期进行整理学习,请你参与。
【诸侯纷争】(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谁?你能再举出一个春秋时期曾当上霸主的诸侯王吗?
【社会变革】(2)农具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了铁农具?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后我国社会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文化繁荣】(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出现,当时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学习总结】(5)学习完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后,请你简要描述一下这个历史阶段的特征。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