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中的赵、魏、韩是从春秋时期的哪个诸侯国分出来的( )
A.鲁 | B.郑 | C.晋 | D.楚 |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
“春秋五霸”争霸的先后顺序是( )
①齐桓公 ②晋文公 ③吴王阖闾 ④楚庄王 ⑤越王勾践
A.③②①④⑤ | B.②①③⑤④ | C.⑤③②①④ | D.①②④③⑤ |
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王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当时数百年的兴衰荣辱。下列成语与春秋时期人物对应的四组,错误的一项是
A.退避三舍—晋文公 | B.一鸣惊人—楚庄王 |
C.问鼎中原—吴王夫差 | D.卧薪尝胆—勾践 |
我国有很多成语故事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事件。下列组合中,错误的一组是( )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 B.卧薪尝胆——吴越争霸 |
C.围魏救赵——桂陵之战 | D.纸上谈兵——马陵之战 |
阅读下列材料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臣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子”指的是谁?
(2)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3)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4)“霸诸侯”的标志是什么?
(5)当时称霸的诸侯,请再列举三位
“管鲍之交”这一成语用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的友情,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管仲辅佐谁成了春秋第一霸主? ( )
A.齐桓公 | B.晋文公 | C.楚庄王 | D.秦孝公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材料二:子(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三:子又曰:桓公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1)材料一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涉及到的春秋时的一位霸主是谁?齐桓公为什么能称霸?
识读图,回答问题(共8分)
(1)此图反映的是哪个王朝实施的什么政治制度?
(2)其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3)该制度下的诸侯有什么义务?(2分)
(4)该制度的实行有什么作用?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