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356年的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之后一段时间,国家出现了“国家富裕,兵强马壮”的景象。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通过这次改革确立了什么社会制度?
材料二:魏主下诏,“魏之先(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开始)也。宜改姓元氏”。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根据材料二可看出“魏主”采取哪两项改革措施以改变“落后的异族风气”?( 2分) 其改革有何积极作用?
(3)从以上知识回顾中,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一位西域商人来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太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 )
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 |
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 |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人 |
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
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 B.鲜卑族 |
C.契丹族 | D.女真族 |
新编历史剧(豫剧)《北魏孝文帝》,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创作,于今年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正式公演。北魏孝文帝雄才大略,提倡汉化。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
A.使用汉语 | B.让鲜卑人采用汉姓 |
C.与汉族通婚 | D.让汉人用鲜卑习俗 |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 B.鲜卑族 |
C.契丹族 | D.女真族 |
通过历史事件的比较,找出异同点和易混点,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和北魏的孝文帝改革相比较,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 B.都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进程 |
C.都顺应了历史趋势 | D.改革都有阻力 |
北魏统一北方后, 于494年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后又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刚刚过去的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77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四:
请回答:
问题一:“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两项内容?这一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问题三:材料三、四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他的改革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2分)
问题四: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向全面深化推进,请你谈谈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分)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3)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利益于谁的改革?
(4)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东汉至魏亚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内迁少数民族的史实,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内迁的烽数民族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②北朝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中,鲜卑族拓跋部的影响最比
③把“西南夷”纳入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④设置 “河西四郡”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②④ |
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建立的政权叫什么?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3)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 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
C.抵御了外来侵略 | D.促进了民族融合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