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3)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利益于谁的改革?
(4)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如此强调改革,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2 分)
材料二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迁都”的目的。
材料四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古今中外许多改革的事例无一不证明了这一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的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就是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的。
(1)北魏成为汉化的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2)为变法图强,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领导了什么运动?此运动在社会上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下表是(苏俄)1921年—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表
时间(年) |
1921 |
1923 |
1925 |
粮食产量(亿普特) |
23.13 |
34.55 |
44.24 |
(3)苏俄1921年——1925年粮食产量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国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材料四 1874年-1890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12.1%,同时期的英国为1.7%,法国为2.1%,德国为3.5%,日本在短短的15年的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资产阶级现代化的进程。
(4)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回答: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日本历史上哪一事件的开展有关?根据材料归纳日本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和资产阶级现代化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请探究,改革要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至少两点)
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建立的政权叫什么?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3)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魏主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指汉语),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猝革(改除);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指不接受过去的语言)。若有故(故意)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魏主”指谁?
(2)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他改革的哪项具体措施?
(3)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至少举出两点4分)?以上这些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
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的探讨活动,请你参与此次活动。(共14分)
活动一 回顾历史,请你推荐:同学们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进行了分类,你能推荐相应的史实吗?
改革的类型 |
国别 |
史实 |
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 |
中国 |
商鞅变法 |
日本 |
大化改新、① |
|
俄国 |
② |
|
完善、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
美国 |
罗斯福新政 |
苏俄 |
③ |
|
中国 |
改革开放 |
|
适应先进生产方式、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 |
中国(北魏) |
④ |
殖民地、半殖民地自强御侮的改革 |
中国 |
⑤ |
日本 |
明治维新 |
(1)请你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序号后
活动二 关注现实,请你畅谈:
习近平主席2013年11月2日讲话: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2)“‘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两个一百年”的时间分别开始于哪一年?
(3)民生问题历来受各国政府关注,请你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请你结合习主席的讲话谈谈,我们要实现中国梦该怎么做?
活动三 升华认识,请你辨析
在学习了中外古今的改革后,同学们对改革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有的说,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有的说,改革不当也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国家的分裂。
(4)你认为呢?请你用相关史实说明你的观点。
穿越时空:(6分 每空0.5分,共6分)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是贯穿党的十八大的一条鲜明主线。穿越时空,回顾历史,你会发现改革创新是历史的真理。
(1)来到公元前359年的秦国你会看到此时的秦国正进行 变法,其中 措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秦统一六国打下物质基础 |
(4)来到公元646年的日本你会看到一场仿效中国隋唐的改革是日本过渡到了 ;而在1868年的日本你会看到 使日本正在向资本主义国家迈进 |
(2)来到494年的北方黄河流域你看到大队人马正在迁都洛阳。原来是北魏的皇帝 正在进行一场汉化的改革,此次改革促进了 |
(5) 来带1921年的苏俄,你会看到农民喜笑颜开,因为列宁实行的 规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但这一改革很快被 模式取代,这一制度的弊端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
(3)来到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你会赶上中共 召开,这次会议是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转折。揭开我国 的序幕 |
(6) 来到1929年的美国,你会看到美国人民正在经历 的折磨。而1933年的美国经济正在恢复 正在领导他们进行改革 |
改革往往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闪光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卢菡著《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请任意列举一项其改革旧习俗的措施。
材料二 在甲午战败的强烈刺激下,变法改革也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朝廷在戊戌变法年间颁布了改革科举、汰冗员、办学堂、修铁路、开银行等学习西方措施的新诏书。
--海天著《沉重的转身》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两个改革措施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材料三 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国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实际上,克里米亚的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朽和落后,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推动两个改革的相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改革的不同结果。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改革】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材料二 如果说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的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3)试比较以上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近代改革】
材料三 下图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学习"西方文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现代改革】
材料四 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356年的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之后一段时间,国家出现了“国家富裕,兵强马壮”的景象。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通过这次改革确立了什么社会制度?
材料二:魏主下诏,“魏之先(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开始)也。宜改姓元氏”。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根据材料二可看出“魏主”采取哪两项改革措施以改变“落后的异族风气”?( 2分) 其改革有何积极作用?
(3)从以上知识回顾中,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刚刚过去的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77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四:
请回答:
问题一:“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两项内容?这一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问题三:材料三、四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他的改革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2分)
问题四: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向全面深化推进,请你谈谈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分)
【读史明理】
材料一:从西晋帝国崩解以后,北方流亡南下的农民与江南的土著农民,在江南的生产战线上会师,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选自《东晋南朝时代江南的经济发展》
(1)结合材料,说说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重要因素是什么?江南地区的开发与经济重心南移有何联系?
材料二: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
-----摘自《魏书》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变革?他对我国当时社会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3)“从西晋帝国崩解以后”的200多年,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政治局面?结束这一局面,实现大一统的皇帝是谁?
革命和改革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上主要大国的崛起都经历了重要的革命或者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鲜卑姓 |
汉姓 |
拓跋 |
元 |
独孤 |
刘 |
丘穆陵 |
穆 |
布六孤 |
陆 |
贺赖 |
贺 |
图二
(1)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中华文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材料一中英国的“制度创新”指什么?根据所学试举一例英国科技创新的表现。
材料三: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3)材料二中日本是如何“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举一例日本强大后单独发动的侵华战争。
材料四: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崛起与三位历史人物分不开。根据上述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4)
图序 |
典型人物 |
主要事件 |
重要文献 |
图1 |
华盛顿 |
领导独立战争 |
① 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
图2 |
林肯 |
领导内战 |
② 的颁布,扭转了战局 |
图3 |
③ |
实施了新政 |
④ 的颁布,加强了国家对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是新政的中心措施 |
材料五: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 |
全民 |
集体 |
公私合营 |
私营 |
个体手工业 |
1952年 |
41.5 |
3.2 |
4 |
30.7 |
20.6 |
1956年 |
54.5 |
17.1 |
27.2 |
0.04 |
1.2 |
(5)导致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对上述探究的认识。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曾经兴盛辉煌,也曾经固步自封,只有善于总结得失才能不断发展完善自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1)据材料一并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最核心内容是什么?变法实施后,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2)依据材料二,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以东京为例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4分)
材料四: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
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