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间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曰:"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致治之本,惟在于审(审察)。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开元元年十月,姚崇在建议中说:"臣请国亲不任台省……员外等官,悉请停罢,可乎?"唐玄宗高兴地回答说:"肤素志也。"开元二年正月,玄宗下令从京官中选拔有才识者出任都督、刹史,又从都赞、刺史中选拔有政绩者入为京官,进行交流,并规定把它作为一种制度,坚持下去。五月,玄宗一举罢免员外官、试官、检校官数千人。
--《旧唐书》
(1)长安城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时代特点。从《唐长安城地图》看出:基本形成了各市坊围绕皇宫的布局,表明其政治特点是:城内设有国子监、建有孔庙,表明其思想特点是:;对几个"坊"的描述可看出其社会经济特点是。
(2)选做题: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整顿吏治的主要措施,并简要评价。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整顿吏治的主要措施,并简要评价。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王朝兴盛的认识
“唐太宗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规定: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这叫作庸 ……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 627 年,山东遇大旱,他下令免除当年租税。628 年关中发生旱灾,次年他又命免去关中两年租税。”唐太宗“以庸代役,减免赋税”的根本目的是( )
A.保证农民的耕作时间 |
B.减轻农民的负担,使农民生活安定 |
C.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D.巩固唐朝的统治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忆昔》
请回答:(1)材料一名言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2)材料一中的统治者为避免“覆舟”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
(3)材料二中的“开元”与哪位皇帝有关?历史上把这位皇帝前期的统治称为什么?(3分
(4)材料二中“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说明了什么?
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朕失一镜矣。”被唐太宗比为“镜”的人是
A.房玄龄 | B.杜如晦 | C.姚崇 | D.魏征 |
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630),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携带)粮,民物蕃息,……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欧阳修《新唐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景象?他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
材料二:“贞观时间所取得的成就——统一和强盛,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得到切实的巩固,这是她对历史的贡献。”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评价女皇武则天的统治。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3)“开元”是哪一位皇帝的年号?根据材料三归纳“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不能照搬材料)。
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而奉其身,尤割股以啖(喂)腹”。关于君民关系, 唐太宗理解为:“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
——《贞观政要》
材料二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引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重视发展经济。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四 “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对列宁来说,这一政策只是暂时的退却。这一政策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什么?请例举贞观之治的措施加以说明。此后哪位皇帝在位时唐朝步入鼎盛时期?(1分)
(2)从材料二中看出孙中山认为社会革命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在农业方面成功的社会变革有哪些?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4)材料四中“这一政策”指的是什么?这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什么效果?(2分)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著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叫作什么?该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
(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
(3)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导致盛世局面的出现?
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曾出现过两次盛世局面,请按先后顺序写出这两次盛世局面的名称。
(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3)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当时我国和许多国家有密切频繁的交往,唐朝与天竺、日本交往有何典型事例?
(4)唐朝对周边国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
C.唐朝创新中央官制 |
D.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
②遣唐使来唐学习。
③令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③ |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 | B.郡县制 |
C.三省六部制 | D.内阁制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富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材料三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思此三,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怎样?
(2)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夙夜孜孜”、 “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这段话是谁说的?为什么他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