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10分)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jī,借)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号称太平。
——《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唐朝的哪两个盛世时期?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形成这两个盛世的共同原因是有哪些。
材料三 《步辇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画)

(2)材料三中的《步辇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对汉藏两族关系起到了什么作用?
(3)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有利于治理国家的经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虽然中间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分裂,但是统一、发展、繁荣、开放一直是这一时期的主流。
材料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一选自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一南宋.陆游《示儿》
请回答:
(1)《沁园春·雪》中提到的“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的名字分别叫什么?
(2)《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是要推翻哪个少数名族建立的什么政权?南宋“北定中原”的代表人物是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 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的什么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2) 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
(3) 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这一时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盛况,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4)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 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 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 ,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出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娟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min),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户,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卷五一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什么统治局面?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
(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 唐太宗说,当一国国君的基本原则,必须先保存老百姓。若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如同割自己大腿的肉来填饱自己的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死了。
材料三 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1)请你举一例说明材料一中的“亦能覆舟”。
(2)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找出两则材料观点的共同之处。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简单评价唐太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治篇】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1) 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请根据材料概括这种制度的优点。
【经济篇】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2) 下图中的货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时哪个朝代?统一全国货币有什么作用?

(3) 下图所示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说出他的名称和出现的时期。

【技术篇】
(4)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请写出隋唐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民族篇】
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5)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材料反映的这件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除了材料中的这位公主外,唐朝还将哪位公主嫁到吐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做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材料三:“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材料中这几句话皆出自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之口,这位帝王是谁?他的统治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2)结合材料一,说说看这位君主意识到了什么问题?
(3)材料二中的“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分别是什么含义?在他统治时期被重用的大臣有哪些?
(4)据材料三说明他“终日孜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材料四说明这位君主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写出他统治时期与各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具体事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实践题
材料一:“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意思是: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是经营衣服粮食的,以不出神耽误时机为本。想要不耽误时机时,作为人民的君主,他的政策措施就应该精简,让人民静养可以。
——《贞观政要》
材料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胡锦涛
(1)材料一中的《贞观政要》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的为政情况?
(2)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3)列举这位皇帝的三项治国措施。
(4)比较两则材料,不同历史时期的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共识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皇帝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 这段话最早是出自谁的名言?
(2)他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
(3)“以人为镜”中的人指谁?他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9分)
【贞观之治】
材料一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1) 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2分)
【和同一家】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 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2分)
【制度创新】

(3) 根据上图回答材料二中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来到了长安,唐朝政府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1分)
材料三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衡卿》
(4) 材料三中晁衡是遣唐使中比较突出的代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
策动的。唐代新政中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1分)
【开放交流】
材料四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均选自人教自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5) 试举两例唐朝时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你从他们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集权巩固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三则材料中图示反应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三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
(2)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君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阅读下列材料: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不少的创造、创新和发明。
探究一 制度篇
(1)隋朝虽然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一时期创立的一项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制度是什么?唐朝完善这一制度的人物有哪些?
探究二 人物篇
(2)唐朝时期,历史上著名的谏臣是谁?请说出他的事迹
(3)唐朝时期,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谁?其代表作品是什么?他的书法有何特点?
探究三 文化篇
(4)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的辉煌时期,建筑水平高超。请问隋朝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什么?它的设计者是谁?
(5)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唐朝印制的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
(6)你是怎样理解创新精神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材料四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均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⑴ 根据材料一,分析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⑵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把君和民的关系比做什么?他是如何得出该结论的?
⑶ 用经济方面的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材料三中的“存百姓”这一思想的?唐太宗“二十年间”的统治获得了怎样的誉称?
⑷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四中唐太宗“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唐朝具有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还有“唐人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开创了怎样的社会局面?为此,他在用人政策、政治制度、赋役制度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答出两点即可)(4分)
(2)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请举出她完善科举的两项措施。
(3)举两例具体史实说明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唐朝繁荣的原因。(至少两点,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