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二:“以铜为镜,可整正冠;以史做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材料三:“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材料中这几句话皆出自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之口,这位帝王是谁?他的统治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2)结合材料一,说说看这位君主意识到了什么问题?
(3)材料二中的“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分别是什么含义?在他统治时期被重用的大臣有哪些?
(4)据材料三说明他“终日孜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材料四说明这位君主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写出他统治时期与西域和吐蕃友好往来的具体事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对唐朝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攻入隋朝东都(洛阳),进城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叹曰:“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资治通鉴·唐纪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世民发出上述感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鉴于此,他即位后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
材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唐太宗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唐太宗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2)与材料一相比,概括材料二中唐太宗统治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3)如何看待唐太宗在历史上的地位?宋代欧阳修曾这样评价道:“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其(唐太宗)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欧阳修的评价是否自相矛盾?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时刻挂在嘴边的话(如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唐太宗认识到哪一实质性问题?(1分)他对人民群众产生了一种什么心理?(1分)
材料二   《贞观政要》里的几句话(已作放大处理)

(2)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盛世局面?(1分)结合材料二,说一下此盛世局面与隋炀帝“一朝而败”的关系?(2分)
材料三   《唐语林》摘录

(3)《唐语林》中的“上”是指谁?(1分)“开元初”是指什么时期?(1分)
(4)材料中的“上”是如何“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的?(2分)由此出现的“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的局面被称作什么?(1分)
材料四   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拨翟,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卷,非但人得荐士,亦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是,累朝赖多士之用。 
——陆贽《陆宣公翰苑集》
(5)材料四主要反映了武则天采取的哪一措施?(1分)史称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这与材料三《唐语林》“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局面的出现有什么关系?(2分)
(6)结合四则材料,说一说怎样才能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实验初中七年级某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虎同学设计的板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制度篇】
(1)下图所示制度最初创立于隋朝,唐朝时得以完善,请写出这种制度的名称。

【盛世篇】
(2)唐太宗统治时,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作什么?
【民族篇】
(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文学篇】
(4)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一现象出现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感悟篇】
(5)综上所述,唐朝的繁盛给后人什么历史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三 “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材料中的话是谁说的?他在位时开创了什么盛世局面?
(2) 材料一体现了这位皇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 材料二“以人为镜”中的人指谁?
(4) 材料三说明这位皇帝意识到了什么重要的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措施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做奴隶。
(1)材料一出自商鞅变法。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推行什么政策?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地“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机构。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政府怎样的政策取向?其直接效果怎样?
材料三 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为此,他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它规定: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这叫作庸 ……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 627 年,山东遇大旱,他下令免除当年租税。628 年关中发生旱灾,次年又命免去关中两年租税。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唐太宗为减轻农民负担所采取的措施。(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
材料四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1645 年的 400 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实行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得到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树、甘蔗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
(4)根据材料四回答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自身,则以清心寡欲和虚心纳谏为要。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玄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即位后,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摘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材料三:隋朝于581年建立、589年实现南北统一,唐朝建立于618年、灭亡于907年。
(1)材料一中的“贞观”是哪一位皇帝的年号?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些治国措施?
(2)根据材料二思考,唐玄宗采取哪些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唐朝兴盛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630),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携带)粮,民物蕃息,……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欧阳修《新唐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景象?他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
材料二:“贞观时间所取得的成就——统一和强盛,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得到切实的巩固,这是她对历史的贡献。”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评价女皇武则天的统治。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3)“开元”是哪一位皇帝的年号?根据材料三归纳“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不能照搬材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个学生学完隋唐时期的历史说:“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结合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用人方面的有关史实,论证你的关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看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胡曾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皮日休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说的“千里长河”、“此河”指的是哪条河?这条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以哪里为中心
(2)看图填空,请填写在图上空格处。(每空1分,5分)
(3)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此河的评价有何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而奉其身,尤割股以啖(喂)腹”。关于君民关系, 唐太宗理解为:“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
——《贞观政要》
材料二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引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重视发展经济。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四   “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对列宁来说,这一政策只是暂时的退却。这一政策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什么?请例举贞观之治的措施加以说明。此后哪位皇帝在位时唐朝步入鼎盛时期?(1分)
(2)从材料二中看出孙中山认为社会革命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在农业方面成功的社会变革有哪些?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4)材料四中“这一政策”指的是什么?这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什么效果?(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生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中压倒性的问题。中央将民生问题提升为重大政治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贞观政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在改善民生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孙中山《建国纲领》
(2)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
材料三  为了解决农业危机,罗斯福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
(3)材料所述内容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罗斯福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材料四  大型纪录片《百年中国》翔实地记录了一些历史片段,反映农业生产制度的变革。

(4)材料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的变革,请从表中任选一次变革进行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三:某帝王与魏征讨论用人时说:“为事择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魏征说:“这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天下已定,那就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任用。”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朕”指谁?据材料一分析他在位期间实行的民族政策,并请举一例加以说明。(6分)
⑵从材料二看,这位皇帝认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基于这种认识,他执政期间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措施?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⑶材料三中的对话,表明这对君臣坚持怎样的用人标准?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亮点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汉景帝曾先后三次下诏书痛斥吏治腐败。汉景帝对贪赃枉法的罪犯处理很严。他规定:官吏收受贿赂,要没收财物并治罪,参与投机经营的也按贪赃枉法处理。
材料二:唐太宗把都督、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材料三:开元初年,关东一带连年发生严重的蝗灾。迷信的地方官认为这是天灾,不积极捕蝗。唐玄宗接受姚崇的建议,排出专使督察地方官捕杀蝗虫,从而大大减轻了受灾的程度。
——中华书局版教材
材料四: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杨贵妃)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安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杜牧的《过华清宫》
(1)概括材料一中汉景帝惩处腐败的举措。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考核官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材料三反映了唐玄宗怎样的执政理念?历史上把他统治前期的治世称作什么?
(3)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反腐问责”是当今时代热点,上述材料给今天的当政者怎样的启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盛世大唐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l)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盛世经济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在农业工具进行了哪些改进(至少举出两例) 
海内知己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3)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至少举出三件史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