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贞观之风一朝重振”
材料三: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顿难(不得志),顾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延页)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瑞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
(2)他统治时期采取哪些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重振?同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3)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
【改编】唐朝具有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还有“唐人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开创了怎样的社会局面?为此,他在用人政策、政治制度、赋役制度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答出两点即可)(4分)
(2)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请举出她完善科举的两项措施。
(3)举两例具体史实说明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唐朝繁荣的原因。(至少两点,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 ,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出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 “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娟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min),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户,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卷五一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
(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是在( )统治时期。
A.唐高祖 | B.武则天 | C.唐太宗 | D.唐玄宗 |
统治者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改革的措施?(1分)
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景象?(1分)
材料三: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送运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一点)(2分)
材料四: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五:日本的新统治者(明治政府)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4)材料四、五所述两个历史事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2分)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国曾出现重大失误,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请问这一失误是什么?(1分)
【改编】下面哪一项和武则天无关( )
A.她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
B.她是唐高宗的皇后,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
C.她重视人才 ,姚崇是她提拔的 |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文明初露曙光 | B.分裂奔向统一 |
C.繁荣与开放 |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
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以下不属于武则天施政措施的是( )
A.重用酷吏,打击元老 |
B.颁布《贞观氏族志》 |
C.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
D.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
材料一:科举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北宋的吕蒙正自幼遭不幸。其父将其母子赶出家门,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饥寒生活,他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善理财治国,成为宋初名相。
材料二: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材料一说明了科举制有什么积极之处?它创立于哪个朝代
(2)材料二又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当时科举制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是哪两科?
(3) 唐朝完善科举制关键的人物是哪几位?
(4)科举制推行后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这种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发展人才战略有何启示?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命脉,经济兴,则国家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卷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忆昔》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繁荣盛世局面?二者之间有何必然的联系?
材料二 宋朝人口已达到2千万户,1亿多人,耕地达到7.2亿亩,GDP占全球60%,人均GDP为2280美元。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国库收入为7070万贯,最高达到1.6亿贯文,即便南宋丢失半壁江山(淮河以北),国库财政收入竟也高达1亿贯文,这样的税收后世难以企及。
请回答:
(2)据材料,请概括两宋时期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同时请为划线句子所叙述史实的准确性提供历史依据。
材料三 会议指出,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步子很快,1978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必须看到,……一些重大的比例失调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妥善解决。我们必须在这几年中认真地逐步地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请回答:
(3)据材料,请列举造成当时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的两个重要历史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会议对中国今后的工作重心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商业繁荣,……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据材料一,说明长安城商业活动的特点。从政治、经济、对外政策三方面中选择两方面分析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条件。
材料二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
(2)据材料二,说明宋代城市商业活动有何新突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的其他表现。
材料三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
——以上材料均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整理
(3)据材料三,说明机户与机工之间所体现的新型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受哪些政策的影响而发展缓慢。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