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
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 |
D.可以走法、美革命之路 |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从容赴死时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处的“贼”是指( )
A.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
B.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贵族 |
C.慈禧太后、袁世凯 |
D.慈禧太后、光绪皇帝 |
康有为认为“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为此,他建议光绪皇帝
A.进行变法维新 | B.开放通商口岸 |
C.拆毁大沽炮台 | D.允许日本设厂 |
“举国鼓舞欢腾,争求上书,民间疾苦,希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哪项变革后的情况?( )
A.开放言论 | B.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D.训练新式军队 |
下列维新变法法令中,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是( )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B.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
C.训练新式军队 |
D.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 |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
B. |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C. |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
D. |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下图中的何人所说( )
A.邓世昌 | B.谭嗣同 |
C.康有为 | D.梁启超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其中“变革人心”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1905年清政府宣布的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
A.各省建新式学堂 | B.创办京师大学堂 |
C.派遣留学生 | D.废除科举制度 |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 B.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
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李鸿章是洋务派,康有为是维新派,他们在下列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的是(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B.学习西方政治经济制度 |
C.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 D.建设近代化企业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 )
A.培养人才 | B.开办学校 |
C.废除科举 | D.改变政治制度 |
比较与归纳,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发生在19世纪 |
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
C.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
D.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我们常说科举制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悲剧,但1895年就是那群举子揭开了一场延续数年的救亡运动的序幕。”该文中的“那群举子”的举动是( )
A.颁布《定国是诏》 | B.成立保国会 |
C.公车上书 | D.创办《中外纪闻》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