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五四运动 | D.国民革命 |
19世纪末兴起的维新变法运动仅仅持续了103天,就在慈禧太后的政变声中短命而败。百日维新的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利益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维新变法运动的浪潮。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 )
A.洋务运动 | B.公车上书 | C.百日维新 | D.甲午战争 |
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 )
A.顽固派的强大 | B.光绪帝被囚禁 |
C.袁世凯的告密 | D.帝国主义的破坏 |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有自己的选择,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侯德榜选择打破列强对碱业的垄断。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推翻满清政府 | B.实行君主立宪 |
C.实现民主共和 | D.挽救民族危亡 |
有人说“北大出才子,清华多高官。”作为中国文理科的最高学府,它们始终是许多人心中不灭的梦想,那么,你知道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下面哪一个吗?
A.孔子学院 | B.京师大学堂 | C.太学 | D.国子监 |
一百多年前到北京参加应试的举人们以其惊人之举,展现了救亡图存的热情,使资产阶级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这一事件是( )
A.兴中会的建立 | B.公车上书 |
C.《定国是诏》的颁布 | D.《中外纪闻》的创办 |
《马关条约》签订后,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志士掀起的救亡图存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五四运动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1905年清政府宣布的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
A.各省建新式学堂 | B.创办京师大学堂 |
C.派遣留学生 | D.废除科举制度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其中“变革人心”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开始付诸实践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