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 )
A.培养人才 | B.开办学校 |
C.废除科举 | D.改变政制 |
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过程中,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简单的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 ”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
A.维护和加强清朝统治 | B.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
C.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
B. |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C. | 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
D. | 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
19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下列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的生活习俗 |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的变革 |
下图中的他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愿以自己的流血牺牲来唤醒民族觉醒,他在刑场上悲愤地朗诵了自己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就义,他就是( )
A.康有为 | B.梁启超 | C.谭嗣同 | D.光绪帝 |
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最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之所以能够取代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 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D.民主革命思想尚未形成 |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清华大学 | B.京师大学堂 |
C.复旦大学 | D.燕京大学 |
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是( )
①李鸿章 ②左宗棠 ③梁启超 ④康有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材料评价的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某电视剧中出现了这样的场景:1909年,①一个上海青年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②他听到大街上游行的学生在高呼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③在报纸上看到相对论的相关文章感觉有点茫然。④在京师大学堂门前拍照留念。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戊戌维新以后……使得人们原来一脑子的封建思想里面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因素。”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是 ( )
A.促进思想启蒙 | B.挽救民族危机 |
C.推动政治改革 | D.促进经济发展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开始付诸实践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