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台湾新党主席在“新五四运动”集会上表示,当年的五四运动,知识分子请来“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救亡图存,今天我们则需要另一位“劳先生”(法治)。中国请来“德先生”、“赛先生”最早是在
A.太平天国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中 |
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刊载 《敬告青年》一文,并由陈独秀创办的刊物是:( )
A.《青年杂志》 | B.《国闻报》 |
C.《时务报》 | D.《民报》 |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 B.洋务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公车上书 |
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应该首选查阅的是( )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其相关的思想解放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A.批判继承 | B.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
C.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 D.完全否定 |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的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是
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B.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非常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 |
C.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企图用封建思想禁锢人民,与新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
D.袁世凯北洋政府为建设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文化而发动知识阶层进行改革. |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
B.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D.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
“作为中国近代的第一次启蒙思想运动,它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此话评述的是( )
A.洋务运动的意义 | B.戊戌变法的影响 |
C.辛亥革命的功绩 | D.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①自由 ②民主 ③平等 ④科学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新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方文化的看法 |
B.系统地介绍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
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
如下图《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下列关于该杂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由陈独秀创办的 |
B.它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C.它是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
D.它全部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