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识史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内容的填写。
照片一展示了中国黄河流域 原始居民的生活,住着 房子。
照片二中的人物被全世界华人尊称为“ ”。
照片三拍于陕西的西周墓地遗址, 照片四是西周著名的五祀为西周凭借 制度,巩固了国 鼎,这是商周时期 家的统治。 文明的重要代表。
(2)上述照片所反映中华文明呈现什么特点?(写出一点,2分)
下图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8分):
①图中的A是___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遗址,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居住________式的房子。活动在________流域。
②图中的B是___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遗址,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居住________式的房子。活动在________流域。
请回答与文化有关的问题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图1图2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房屋的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居
民叫什么?
(2)图3的北京奥运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
问一:请写出一位战国时期倡导“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理念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3)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你举个事例来说明殷墟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4分)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
请回答:
(1)图一中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神农“教民播种五谷”。 “中国人和水稻打交道七八千年”,那么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哪一聚落居民就已种植水稻?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居民主要种植哪种农作物?
(2)图二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中已普遍使用什么工具和技术?(2分
(3)图三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工程的示意图?(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材料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文字叙述和材料二的图片中,你看出人类居住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我国境内哪一条大河流域哪一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3)是什么因素造成材料中两所房屋结构的不同
假如你是河姆渡氏族中的一员,你收到了半坡氏族诚挚的邀请。临行前,请思考以下问题:
(1)你应该去现在的哪一省份?你会捎带什么特产作为礼物?(2分)
(2)他们可能会用哪些饭菜招待你?晚上,你将会住在怎样的房子里?(3分)
(3)半坡居民为招待远道而来的你,要把猎取的野猪后腿剁下进行烧烤,他们使用的工具是( )(1分)
(4)在生产生活方面,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有哪些不同之处:(答出三点即可)(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永恒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第一篇章 适应自然
材料一 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材料二 两幅图片
(1)和材料一住山洞比,材料二中远古时代人们的居住条件变成住
(2)材料二中图一房屋是 原始居民建造;图二房屋是 原始居民建造。
第二篇章 利用自然
材料三 “尧时,水……滥于中国”
——孟子《腾文公下》
材料四 四川平原上……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余秋雨《文化苦旅》
(3)材料三反映了尧时存在什么严峻的问题?谁为治理此问题三过家门而不入?
(4)材料四指的是哪项“水利工程”?它使四川成都平原获得了什么美称?
第三篇章 感悟自然
材料五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不误农时,粮食就吃不完)
——孟子《梁惠王上》
(5)材料五体现了孟子“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思想主张,对你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神农时,民方食谷。
——《礼记》
材料三:“彩陶形制美……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四: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讲述的是哪一经济部门的情况?
(2)材料二中的 “谷”在我国远古时期长江流域的代表是什么?黄河流域的代表是什么?
(3)材料三中“彩陶”应当是什么原始居民的制品?
(4)材料四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什么房屋类型?为什么他们的房屋建筑不同?
读图识史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内容的填写。
照片一展示了中国黄河流域 原始居民的生活,住着 房子。
照片二中的人物被全世界华人尊称为 “ ” 。
照片三拍于陕西的西周墓地遗址,西周凭借 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照片四是西周著名的五祀为鼎,这是商周时期 文明的重要代表。
(2)上述照片所反映中华文明呈现什么特点?(写出一点,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长江流域某遗址发现了大量稻杆、稻谷,其数量之大,世界罕见;又在黄河流域某遗址的许多洞穴、房屋和墓葬中发现大量的粟粒。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最早种植“稻谷”、“粟粒”的原始居民;由此推断我国最早在什么时候已出现原始农耕?
材料二: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几十年后,国家粮仓丰满……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中国历史》七上
(2) 材料二中汉初“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任答两点即可,2分);结合材料说明这些措施取得的效果。
材料三:(东晋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3)材料三反映了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请指出其原因。(任答三点即可,3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分别是什么居民的房屋?写出他们的主要代表农作物。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北京人为了战胜禽兽虫蛇,会过上什么生活?
(2)材料二中,图一是哪一原始居民住的房子?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房子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4)以上两种房屋的设计思路说明了什么?
读图回答问题
(1)第一座房子的名称是什么?原始农耕时期居住什么人?种植什么农作物?适合于我国那一流域的人民居住?
(2)第二座房子的名称是什么?原始农耕时期居住什么人?种植什么农作物?适合于我国那一流域的人民居住?
(3)依据本课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
(2) 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3) 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出土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请你当一次文物讲解员,介绍以下图片文物的名称与反映的历史信息。
⑴ ⑵ ⑶ ⑷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