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步骤一 走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图二房屋的名称各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步骤二 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事例
(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哪一工程?
(3)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
步骤三 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分别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2分)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共12分)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制度是在战国时期哪一地方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探究二 经济篇】
(2)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农耕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有哪些农作物吗?写出两个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史上典型的一例,并结合这一典型例子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探究三 文化篇】
(4)请完成下列表格。
姓名 |
时代 |
研究领域 |
主要成就 |
贾思勰 |
北魏 |
农学 |
所撰写的 ①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农学著作。 |
祖冲之 |
南朝 |
数学 |
第一次把 ② 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 ③ 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著有《缀术》。 |
④ |
西汉 |
史学 |
主持编写的《史记》是一部 ⑤ 体(例)巨著。 |
【探究四 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请阅读下列材料: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之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原文大意:上古时代,人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进去躲避风雨。
(1)文中所指“圣人”是谁?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房屋有哪些结构?
(2)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闻名唯有我先。”
——孙中山
(1)图一所示房屋主要分布在图二中的哪个地方?(用字母作答)
(2)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原始居民位于图二中的哪里?(用字母作答)
(3)距今约70——20万年前,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的远古居民位于图二中的哪里?(用字母作答)
(4)材料二中提到的“轩辕”是指谁?他生活在什么地方?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大意是: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以躲避风雨严寒)
——《周易》
想一想:(1)以上记载反映了人类生活在什么方面的巨大进步?
(2)根据图片回答问题: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应是____图中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应是____图中的房屋,请分别写出他们居住的房子名称。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走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
(1)图1、图2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居住图1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图2的房屋名称叫什么?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事例:
(2)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谁治水成功?战国时期,为了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李冰父子的成功典范是什么?
(3)战国时期,主张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顺其自然”的是哪家学派的观点?在治理国家问题上,该学派提出什么观点?如果你违反了纪律,该学派会怎样处理你?
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一个事例。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中当代学生应该怎么做?
历史图片可以真实的记录历史、反映历史的原貌,从图片中可以读出许多的历史信息。请你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从图1三件出土文物,你能判断出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中,能够从事哪些活动?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看到图3 ,你能想到哪一宗教传入了中国,并开始在中国传播?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他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苏教版第三册课文
(2)阅读上述材料说出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
(3)欣赏下图说出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
(4)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
(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请说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6)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么做?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0分)
时代 |
历史遗迹、遗址 |
探访与思考 |
史前时期 |
材料一: 距今约6000年的南京北阴阳营遗址 |
材料一是南京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请列举一个与该遗址几乎同时期的长江流域农耕文明: ① 遗址。 |
春秋战国时期 |
材料二: 南京夫子庙 |
(2)夫子庙是纪念儒家创始人 ② (填人物)的地方。西汉时,汉武帝接受 ③ (填人物)的建议,采取“ ④ ”的措施,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
三国两晋南北朝 |
材料三: 三国时期石头城 东晋 王谢故居 |
在“石头城”遗址旁,我们可以回忆三国时期 ⑤ 国的历史。“王谢故居”能让我们凭吊东晋时期的“书圣”: ⑥ (填人物)。 (4)将这一时期的朝代更替情况填写完整: 十六国—北朝 |
探究:(5)根据本题的探究过程,归纳出一种历史学习的方法 |
黄河和长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两条母亲河,在这里产生了许多灿烂的文化。
据此请回答:
(1)请分别列举黄河和长江流域一个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
(2)此时黄河和长江流域代表性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3)相传远古时,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其中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主要是哪两个部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材料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文字叙述和材料二的图片中,你看出人类居住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我国境内哪一条大河流域哪一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3)是什么因素造成材料中两所房屋结构的不同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问题一:请分别写出出图1和图2的房屋名称。
问题二:住在图1房屋中的居民叫什么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问题三:住在图2房屋中的居民叫什么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问题四:写出图3 和图4两种工具的名称?
问题五: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同一时代的房屋结构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许多外国朋友希望了解中国,喜欢到中国参观游览。请你当一名小导游,向你的客人介绍介绍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吧!
(1)第一站是浙江,你将会怎样介绍距离上海最近的原始居民的遗址呢?
(2)第二站是北京,在这里都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3)第三站是陕西西安,在西安历史博物馆里,他们欣赏了当地原始居民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和彩陶。你知道这个原始居民遗址的名称吗?
(4)第四站是陕西黄陵县,在这里,他们集体祭拜和敬拜中华文明的始祖。你知道中华文明的始祖是谁吗?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