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内容是关于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 B.“两个凡是”的问题 |
C.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 |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其最主要的根据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
B.做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
C.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
D.确立四项基本原则的立国之本 |
图为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单位:亿公斤)
A.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1979年的元旦社论提到:“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这里让人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的原因是
A.“文化大革命”结束了 |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C.香港回归 | D.澳门回归 |
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其中“一个圈”指的是( )
A.香港特别行政区 | B.澳门特别行政区 | C.经济特区 | D.沿海经济开发区 |
从“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土地改革 | B.大跃进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下列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①坚持“两个凡是”的指导思想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实行改革开放 ④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B C D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村问题,建国后多次在农村采取了重大决策,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了我国的热点问题。我校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询资料和调查采访等,他们得出结论:生产关系的调整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每空0.5分)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 》,大规模的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______, 走 道路。
(3)1958年,党中央提出“多好快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和_____ ______运动。
(4) 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
分析对比:党在各阶段的不同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1)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 制度; 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2)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3)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历史认识:通过上面的“分析对比”,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5分)
表反映了安徽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乡镇企业的发展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D.经济特区的建立 |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B.中共八大的召开 |
C.邓小平南方谈话 |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图表现了1978年小岗村农民签订契约的场面,当时大家约定:“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这份契约的签订实际上是
A.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 B.申请加入农业合作化 |
C.参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 D.自主建立生产责任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