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句话出自
A.穆罕默德 | B.马可·波罗 | C.释迦牟尼 | D.屋大维 |
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是
A.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
B.古代阿拉伯人、罗马人 |
C.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
D.古代阿拉伯人、埃及人 |
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以下属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的是①亚历山大东征②阿拉伯数字西传③希波战争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主要贡献不包括
A.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
B.根据民间故事,汇集成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 |
C.翻译了许多希腊著作 |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 |
图中第三行记数符号的最早发明者是
A.古埃及人 | B.古巴比伦人 |
C.古印度人 | D.古希腊人 |
现代人类文明是在过去各个民族、各个区域文明冲撞和交融的基础上形成的。下列四项中,明显区别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希波战争 | B.亚历山大东征 |
C.罗马帝国的扩张 | D.马可·波罗来华 |
一部游记,内容丰富,妙趣横生,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哥伦布读了这部书,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该书是
A.《俄底浦斯王》 | B.《哈姆雷特》 |
C.《伊利亚特》 | D.《马可·波罗行纪》 |
元朝时,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中做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风靡欧洲,这个人是:( )
A.阿拉伯人 | B.罗马人 |
C.意大利人 | D.希腊人 |
中古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所举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 )
A.亚历山大东征 | B.希波战争 |
C.罗马帝国 | D.马可·波罗来华。 |
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 B.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 |
C.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 D.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
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
B.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 |
C.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 |
D.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 |
小凌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时说:“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争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民族”指的是( )
A.古代埃及 | B.古代希腊 | C.古代罗马 | D.古代阿拉伯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可波罗经历的事情( )
A.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 | B.在中国生活了17年 |
C.与热那亚人作战 | D.出使日本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