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出了察举制(通过推荐考察选拔人才)的害处,通过“分科举人”考试来选拔人才开始于
A.隋朝 | B.唐朝 | C.宋朝 | D.元朝 |
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 | 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
C.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只有四书五经 | D.参加科举的考生有希望成为政府官员 |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自隋以来,平民社会,穷困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表明穷困子弟“跃登上第”的主要途径是
A.军功大小 | B.门第高低 | C.地方推举 | D.科举考试 |
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 | B.唐太宗 |
C.武则天 | D.唐玄宗 |
到2007年高考已恢复30年了, 它是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 )
A.察举制 | B.九品中正制 | C.科举制 | D.八股取士 |
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 | B.隋唐时期 | C.宋元时期 | D.明清时期 |
科举制是我国隋朝时期选拔官员的新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新罗、日本都曾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是
A.从高门权贵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
B.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
C.地方官员推荐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
D.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
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
B.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
C.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