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日本明治维新
初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 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l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材料一、二、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各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3)材料三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具体措施包括哪些(4)
(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治维新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A.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
B.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7分)教育是民生之本,强国之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孔子在哪个方面追求平等?其具体做法是什么?(2分)
材料二  ……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2) 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2分)
材料三 ……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3) 据材料三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1分)
材料四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4) 材料四中日本的变革指的是哪一事件?请写出这一变革中教育方面的措施。(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深刻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材料二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这是一个推动国家变革,开启变法图强大业的总纲领。从此,日本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梁启超
材料四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封建专制制度,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五  (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六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部分地区调研时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请回答:
(1)材料中列宁评价的是哪一次改革?从内容上看,这次改革维护了谁的利益?
(2)日本明治维新最有远见的措施是什么?此后,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这场变法运动的名称是什么?为达到“人才之兴”、“学校之立”,清政府建立了一所新式学校,其名称是什么?
(4)据材料写出中国“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名称?这一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
(5)为应对材料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五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6)其中在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7)日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的探讨活动,请你参与此次活动。(共14分)
活动一  回顾历史,请你推荐:同学们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进行了分类,你能推荐相应的史实吗?

改革的类型
国别
史实
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
中国
商鞅变法
日本
大化改新、①
俄国

完善、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美国
罗斯福新政
苏俄

中国
改革开放
适应先进生产方式、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
中国(北魏)

殖民地、半殖民地自强御侮的改革
中国

日本
明治维新

(1)请你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序号后
活动二  关注现实,请你畅谈:
习近平主席2013年11月2日讲话: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2)“‘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两个一百年”的时间分别开始于哪一年?
(3)民生问题历来受各国政府关注,请你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请你结合习主席的讲话谈谈,我们要实现中国梦该怎么做?
活动三  升华认识,请你辨析
在学习了中外古今的改革后,同学们对改革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有的说,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有的说,改革不当也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国家的分裂。
(4)你认为呢?请你用相关史实说明你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土地和民生问题是各国发展都必须正视和解决的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这些耕地在法律上仍然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使用权。
——北师大九上历史课本
材料二  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
——《宅地法》
材料三   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改变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制,全国统一征收地税。
——北师大九上历史课本
(1)请写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对所在国家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法律是由谁在哪次战争中发布的,对战争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次战争为所在国家的崛起有何意义?
(3)请写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性质及该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说出它们反映的历史发展潮流吗?土地、民生问题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如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3年,为了争夺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英、法、奥斯曼土耳其等国先后向沙皇俄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这是一场大刀长矛对阵枪炮火药、封建沙俄对阵英法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战争,而新的战争机器展现的令世人震惊的破坏力也注定克里米亚将载入史册。
材料二 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海军准将培里率4艘特遣舰队开进江户湾,要求日本开国并鸣炮示威、以武力相威胁,……幕府被迫于1854年3月31日在神奈川与美国缔结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继美国之后,俄、英、法等列强也与日本签订了上述两种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 《马关条约》不啻是给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注入了兴奋剂。它不仅使日本在一夜之间获得了巨额赔款和中国的宝岛台湾岛,而且也使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进一步看出了清政府的软弱可欺。日本帝国主义是为整个帝国主义世界而与清政府作战的。
——《世界历史解说词》
(1)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引发了哪些改革?根据材料判断,推动这些改革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引发的改革与材料三反映的史实有什么关系?
(3)三则材料引发的改革所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日本在短短的15年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直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资产阶级现代化的进程。导致日本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日本的侵略和掠夺 B. 日本重视教育
C. 日本国内资源丰富 D. 日本的明治维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三幅图所反映的是世界近现代史上日本社会发展过程中3个不同时期的史实。认真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反映的史实,与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后,曾经怎样对待当时的中国?请举两例。
(3)图二所反映的史实可看出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了什么道路?
(4)图三所反映的是在什么时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史实?这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5)根据以上三幅图,说说从日本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根本原因是(    )

A.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
B.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
C.用赎买方式进行土地改革
D.改革缺乏领导核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日一衣带水,交往源远流长。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两国几乎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国开始探索民族自强的道路,但结局迥异。近代日本两次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如今的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已成为维系东亚、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中之重。
请回答:
(1)“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具体是指什么?日本“探索民族自强的道路”而进行了什么自救运动?
(2)近代日本两次侵华是指哪两场战争?
(3)近年来,日本政府的哪些做法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又极有可能威胁到“东亚、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举一例)
(4)你认为中日关系要保持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两国应该作出哪些努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有过友好交往,也有过战争厮杀。作为21 世纪的大国,面向未来,中日关系将往何处去?
材料一:隋唐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次高潮,两国人民谱写了极其壮丽的篇章。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
(1)列举一例该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
材料二:1873 年,同治皇帝接受外国公使觐见那一回,主持仪式的大臣,把品级较高的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的班次排到了品级较低的英、法、俄、德、美公使的后面,以寓区别对待之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1898 年,光绪皇帝在会晤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时表示:"贵国维新以来之政治,为各国所称许。"并希望伊藤博文能向中国详细介绍"变法之顺序、方法等事"。
--摘编自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2)材料表明清朝统治者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对亚洲大陆的长期侵略政策。其基本内容是,首先侵占朝鲜,然后侵占中国东北,进而扩展到整个中国,获得在东亚的霸权。
--摘编自宋志勇、田庆立《日本近现代对华关系史》
(3)大陆政策在20 世纪30 年代的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材料五:1945 年日本战败,抗日战争结束;1972 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进入21 世纪,中日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2012 年,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此举引发中国国内大规模抗议活动。
2014 年,我国将9 月3 日设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年恰逢抗战胜利70 周年,国务院决定这一天放假,以便于全国人民广泛参与各类纪念活动。
日本右翼分子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多次篡改历史,企图抹煞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的罪行。
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有个国际和平博物馆,它收集、整理并展示了许多二战期间日军犯下的战争罪行。
中日双方经贸关系密切,1980 年双边贸易总额为92 亿美元,三十年后的2010 年达到2977.7 亿美元。在中日关系趋冷的2014 年,双边贸易总额仍保持在3000 亿美元以上。
2015 年4 月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希望日本同中国一道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走下去","中日友好事业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亚洲和世界有利。"
(4)结合材料一至材料五,运用所学知识论证中日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改革】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材料二 如果说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的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3)试比较以上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近代改革】
材料三 下图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学习"西方文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现代改革】
材料四 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针对的是(     )

A. 幕府统治 B. 农奴制 C. 黑奴制 D. 殖民统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治维新时期,为日本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政策是(    )

A. "废藩置县" B. 发展近代工业
C. 实行征兵制 D. 努力发展教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日本明治维新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