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请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国家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选自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
材料四: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和和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与功名。
——王宪明、蔡乐芬《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变革?该变革在教育方面的措施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
(3)结合材料三,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4)根据材料四,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至少两点)
(5)创新与发展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很关注的问题。综合上述中外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分析探究
回顾战争历史,纵观美日关系,以史为鉴,才有未来。阅读训练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率领载着500名水兵的4艘黑漆船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否则立即向日本开战。第二年日本被迫签订《日美亲善协定》,同意开放港口。
材料二:······美、英、法几个大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权益,先后向日本妥协,最终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中国作为战胜国确蒙受了战败国的耻辱。 摘自八年级上册教参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经完全摆脱战败的阴影,各经济部门的产值都恢复并超过战前和战时的最高水平。到7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材料四:70年前,战争记忆苦难深重。-----"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俄罗斯等欧亚地区及其它地区的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人类历史上空前灾难和浩劫"。70年前,胜利和平来之不易-------"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主战场······中国军民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消灭并牵制了大量日本兵力,以伤亡3500万人的代价,最终获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自习近平《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1)材料一中美国舰队的闯入和日本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加速和促进了日本历史上的什么变革?
(2)材料二中"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是哪次国际会议上作出的决议?该决定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该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在二战中战争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了敦促日本法西斯立刻无条件投降,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在德国什么地方发表了公报?
(4)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有什么关系?
(5)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6)根据美日关系的发展变化,简要谈一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岩仓使团离开日本赴欧洲考察
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蕴含的哪些信息体现了当时科技的新成就?明治维新是怎样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
(2)材料二中"八年前"的"恐惧"指什么?"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指什么?与传统资本主义政策相比,该行动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罗斯福在第三任总统时看到美国又面临的"恐惧"是什么?
美国和俄罗斯是当代世界较有影响力的国家,让我们共同探索他们的过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宗主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8年,才最终赢得独立。
(1)材料一中的"大宗主国"指的是哪国?战役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材料二 自1863年1月1日起,在任何蓄有奴隶的州或其特定区域里面,其人民将视为背叛联邦,而一切被据为奴隶的人们,应当立即和永远获得自由,美国政府和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和维持这些人的自由,并将不作任何处置制止这些人或人们为了他们真实自由所作的任何努力。
--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林肯颁布的哪一法律文献?
材料三 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不幸的是由于这种敌对情绪,发生了一些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我深信,我们迟早会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诸位是同意我的意见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材料三中提到的"迟早会解决的问题",亚历山大二世是怎么解决的?
材料四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波及到俄国。不过,此时的俄国仍旧实行农奴制,农奴主们对使用机器并不热心。他们认为,买打谷机要花钱,坏了要修理,还要为它养马(最初的打谷机是马拉的),而农奴的劳动却可以一文不费。既然机器完成的工作农奴同样可以完成,为什么要花这份冤枉钱呢?
--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
(4)材料四反映出当时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上)
材料二 近日我国之上策,与其坐等邻国开明而共兴亚洲,毋宁不与他们为伍,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
——(日)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三 六个重要国家生产增长指数表
国家 年份 |
美国 |
英国 |
联邦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比利时 |
1938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949 |
174 |
113 |
100 |
112 |
101 |
109 |
1955 |
219 |
134 |
178 |
149 |
150 |
135 |
注:表格里的数字以1938年为基数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下)
材料四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取得了怎样的世界地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为了“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日本实行了什么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20世纪50年代生产增长最快的是哪一国家?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哪次科技革命有关?
(4)请举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各一例,证明材料四所表达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谈谈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以下是《大国法则》的部分内容摘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解放】
新的思想观念往往产生于社会发展之先并引导社会转型;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1)请写出一次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解放运动。(1分)
【制度创新】
国与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制度的竞争,政治制度上的改革或者创新对于国家的兴盛有着重要作用。
(2)请写出17-19世纪英、美、俄、日四国,为实现制度的创新与完善而进行的政治革命或改革各一例。
【民主法制】
民主、自由、平等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
(3)以世界近代史上的美、法两国为例,分别写出反映上述思想的法律性文献各两例。
【领袖引航】
每当一位杰出领袖的政治生涯开始或结束时,人们的生活往往就起了变化,历史的进程也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
(4)1917年的俄国面临着艰难抉择,请写出当时俄国的“引路人”。
【历史启示】
世界大国的版图变化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但世界大国的价值是恒久永存的。
(5)纵观大国的发展历程,这对当今的中国有何作用?
材料一:“他出身贫寒,但靠自己的奋斗成为美国总统。他是为白人资本家而战斗的斗士,他解放了黑人奴隶,他被美国人民认为是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摘自拉里•戈尼克《漫画美国史入门》
材料二:1853年,美国舰队以武力打开日本国门。面对严峻的局面,以武士为首的倒幕派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后,拥护新继位的天皇仿效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技术和文明成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主动与外国通商贸易,使日本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便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愿把手指砍掉。”
(1)材料一中所描述的这位美国总统是谁?他为什么“被美国人民认为是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2)材料二中所指的改革名称是什么?对日本有何意义?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在积极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在这种思想驱使下进行的改革,势必会存在什么弊端?它对俄国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中,既有着友好的交往,又有着矛盾与冲突。时至今日,因为有日本这个“闹钟”在身边,中国人将永远不敢懈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1945年9月,毛泽东为重庆《新华日报》的题词
材料三: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川教版八年级下
材料四:问:据报道,两名日本内阁成员23日上午参拜了靖国神社。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日本有关内阁成员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反映出其对待历史的错误态度,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我要强调的是,日本只有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过去那段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中日关系才可能实现健康稳定发展。我们敦促日方信守有关反省侵略历史的表态和承诺,以负责任态度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 2015年4月23日外交部就中日两国领导人会晤等答问
根据所学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去年”指的是哪一年?日本通过什么事件强大起来,并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2)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20世纪70年代,除中日建交外中国还取得有哪些外交成就?
(4)面对日本部分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崇拜和宣扬军国主义的行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九年级的一位历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复习了“步入近代”“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两个主题后,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四组,每一组找一个代表,针对另一组提出的问题作答。
甲组材料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1)请你作为乙组的代表,根据甲组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权利法案》在哪一年哪一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其颁布的影响是什么?
乙组材料(下图)
(2)请你作为丙组的代表,根据乙组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右图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国家?请简要说明评价带领这个国家扫除资本主义发展内部障碍的领导人。
丙组材料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但授与农奴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奴只有“永久使用”权。
(3)请你作为丁组的代表,根据丙组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哪些条件?(2分,回答1点即可)
丁组材料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4)请你作为甲组的代表,根据丁组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这次变革的内容哪一条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3分)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材料四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由谁领导实施的?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四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文件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
(5)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取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 “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三
材料四 “我深知改革的难度,主要是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中国这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又必须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的进行。但是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温家宝答记者问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中、俄、日三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日本政府当时所采取的多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最能体现该事件性质的内容。
(4)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
(5)结合材料四温总理的讲话,谈一谈你对当前中国改革的认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属于制度上的创新。古今中外,任何王朝、国家的强大都与改革有离不开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
——毛泽东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秦孝公卒,太子立,发吏捕商君,车裂商君以徇。
(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请结合其变法措施加以说明。并指出变法的理论基础。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在当时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材料四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3)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材料五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材料六 1868年,一支近百人的日本政府使节团,前往欧美各国进行考察。他们看到西方发达的制度后,下决心向西方学习。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4)根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历史上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而进行的重要改革及其影响。
(5)材料五中,日本政府向西方学习,又进行了什么改革?它使日本转变为什么性质国家?三十年后,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日本这场改革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6) 30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列举改革开放的主要表现。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短短二十年间,世界上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等,资本主义终于汇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可见,19世纪六七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同最后决战并终于战而胜之的时代。
材料二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国一代王朝覆灭,新的体制诞生的时期,变革运动风起云涌。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后期通过改革成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事件(史实)。这一时期世界科学技术有何重大发展?
(2)材料二中“王朝覆灭”,“新的体制诞生”是指什么?你认为导致中国“变革运动风起云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不同的方式,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和巩固。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材料四:“有传闻说我想解放农奴。这是不公正的。但是我不能说我完全反对解放农奴……这件事终将会发生。我想,……事情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4月莫斯科省省长扎克列夫斯基午餐会上的讲话
材料五:……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通过该文献,英国确立了哪一种政治体制?(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的美国中央权力关系来自于哪一思想解放运动?受到谁的思想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的文件是在哪一场革命中颁布的?(1分)
(4)材料四中的亚历山大二世通过什么措施“从上面解决了”农奴问题?(1分)
(5)为了实现材料五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6)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上述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有何意义?(1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德国总理默克尔不远万里到东京给日本人上了一堂历史课。这一事件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德、日两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事年表
1940年9月27日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正式形成。
1945年5月8目 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70年12月7日 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下跪。对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的暴行表示忏悔。
1975年8月15目 日本首相三木武夫参拜靖国神社。开启了日本首相在“终战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之先例。
2015年3月9日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日本“朝日新闻”发表演讲,劝导日本要正视历史。
2015年3月26日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时表示,慰安妇是“贩卖人口”的受害者,企图掩盖侵略本质。
材料二:默克尔感叹她发表演讲的3月9日正是当年岩仓使节团踏上德国领土的第142个轮回日,……岩仓具视考察团当年孜孜不倦地拜德为师让她看到了日本民族强烈的求知欲和广纳百川的精神,并愿相信这一美德是日本的传统并将会继续发扬光大。可是许多人会问,在当今科学技术、社会福利、高等教育、议会制度和工业制造都能与德国一较高低的日本,日本人还能向德国人学什么呢?
——辜学武《以“自我清算”换“邻国宽恕”》
请回答:
(1)轴心国集团是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勾结,那么正义的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请说出一个盟军联合在欧洲打击法西斯的军事行动。(1分)
(2)材料二提到日本民族有“强烈的求知欲”,请以古代中日交往的一个事例加以证明。(1分)
(3)材料二中默克尔提到的。142年前日本岩仓使节团到德国考察学习,推动了当时日本正在进行的哪一重大变革?(1分)这次变革后日本对外走上了什么道路?(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当今日本需要向德国学习什么。(1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