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初中历史

尊重历史,才有和平。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一个叫张伯伦的得意的挥舞着一纸协定,向他的人们宣布“我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但是事实上……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摘自《大国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纸协定”的内容是什么?并分析协定使世界大战步伐加快的原因?
材料二    罗斯福就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的“无端、卑鄙的进攻” 发表了“国耻日”演说,之后奥巴马宣布12月7日为美国纪念日。
——摘自《环球时代》
(2)材料二中“美国纪念日”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    1937年12月,日本占领南京后,开展了杀人竞赛,我国被杀同胞达30多万人。
(3)材料三中的大屠杀是一场反人道的暴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些遇难者的什么身份最能说明这一点?
材料四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了中、朝、韩等国家的强烈谴责,美国对此也表示遗憾。2014年6月6日,德国总理再次以战败国的身份出席法国官方纪念会,共同缅怀70年前的那一场登陆战。
——新华社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德日两国对待战争问题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由于德国的态度获得了法国等欧洲国家的认可,彼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德、法等国在20 世纪60年代成立了什么组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图: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1)上述图片表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你完成:
A.写出军事集团的名称:

名称是__________;    名称是__________。
B.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给当时世界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导致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教材《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三 读图: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对当时世界局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美苏两国由材料二中的合作到材料三中的对抗,对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识图:
 
(3)根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征?
(4)应如何正确认识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1世纪世界的主题仍旧是和平与发展,然而当今天下并不太平:钓鱼岛争端、朝鲜核试验、乌克兰危机等战争阴霾依然笼罩着人类,警醒世人珍惜和平,勿忘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重温战争历程】
材料一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铭记历史,警惕战争,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将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材料二 下图是一幅宣传海报,上面有残破的美国国旗和相关文字。其中文字的意思是“记住12月7日”。

(2)请写出材料二中提到的“12月7日”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探究战争根源】
材料三  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迫使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根据条约规定,德国交出了1/8国土、1/10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公里内,德国不能设防。
材料四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德国经济急剧下滑,工业生产下降40%,外贸减少了69%,7万多家企业破产,失业人口高达800万。面对困难,国会没有能力组建新的政府,导致了德国政局的极度混乱。
(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挑起的。分析材料三、材料四,归纳导致德国发动战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再现风云人物】
材料五 如下图所示

(4)请写出材料五(上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感悟战争启迪】
材料六 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材料七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5)材料六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6)结合材料六、七及所学知识,分析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5分
阅读下列表格信息:

第一次世界大战备忘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备忘录
时间
4年多
时间
6年多
参战国
30多个
参战国
80多个
死亡人数
1000万
死亡人数
1亿人以上
受伤人数
2000万
受伤人数
9000多万
受影响人口
15亿
受影响人口
20亿
军费耗资和经济损失
3400亿美元
军费耗资和经济损失
5万亿美元以上
新武器
飞机、坦克、毒气弹、远程大炮等
新武器
原子弹等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卷对应题号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卷对应题号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卷对应题号涂“C”。
1.两次大战都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    )
2、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    )
3、战争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我们要坚决反对战争。 (    )
4、战争推动科技的发展,也是科技发明的试验场。             (    )
5、二战与一战相比,二战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             (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1世纪世界的主题仍旧是和平与发展,然面当今天下并不太平:钓鱼岛争端、朝鲜核试验、乌克兰危机等战争阴霾依然笼罩着人类,警醒世人珍惜和平,勿忘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探究战争根源】
材料一:《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交出了1/8国土、1/10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菜茵河东岸地区50公里内,德国不能设防。
材料二: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德国经济邹剧下滑,工业生产下降40%,外贸减少了69%,7万多家修企业破产,失业人口高达800万。面对困难,国会没有能力组建新的政府,导致了德国政局的极度混乱。
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挑起的。分析材料一、二,归纳导致德国发动战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重温战争历程】
材料三:20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爆发75周年。为铭记历史,警惕战争,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将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⑵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时间、事件)。
材料四:右图是一幅宣传海报,上面有残破的美国国旗和相关文字。其中文字的意思是“记住12月7日!”
⑶请写出材料四中提到的“12月7日”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感悟战争启迪】
材料五:“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和媾和。
——《联合国家宣言》
⑷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分析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根本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回顾两次世界大战,它既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见下图(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军事集团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写出英国所在的军事集团的名称。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
材料二:我们邀请安倍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
活动,这个举动意义重大,首先表明了我们作为一个受害国的胸怀宽广大度,其次也是给了安倍一个正视历史的机会,如果安倍能代表日本象德国一样对二战的历史正确认识并向受害国人民道歉,日本就会得到受害国人民的原谅和包容,使日本真正的洗心革面,真正的重新溶入国际社会……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和德国之所以要得到受害国的原谅,是因为他们在当时参加了哪一个侵略集团,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分)根据材料二回答,日本怎样才能得到受害国人民的原谅和包容?(1分)
材料三:爱因斯坦在二战后期表示: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核武器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爱因斯坦的哪一理论成果?(1分)
材料四: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试论泠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局面?这种局面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这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超过1000万人。
材料二 在二战中,苏联军民的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慨,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胡锦涛讲话
(1) 一战的导火线是什么?体现这场“战争”残酷性的战役是什么?
(2)中国和苏联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请你分别写出中国、苏联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各一场重大战役。
(3)二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时光飞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让全世界至今都不能遗忘。二战给全世界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同学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研究主题:中美关系历史回眸。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两则相关材料。
材料一 今天的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美国。在这一次全人类的英勇战斗中,美国在作为民主世界的兵工厂上,在作为第二战场的主要担负者和太平洋战争的最大担负者上,已经建立了不朽的伟绩。而在战后,为了确保世界的和平和民主化,美国显然也将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据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社论)
(1)《解放日报》作为中共在抗战时期的理论刊物,为什么会给予美国如此高的评价?
(2)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共还有可能在报纸上这样评价美国吗?为什么?
材料二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3)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当时的对华政策。
第二小组研究主题:中美关系现实研究---“第一夫人外交”,下面是同学收集到的米歇尔·奥巴马2014年3月访问中国的资料。
材料三 作为主席夫人向他国元首夫人发出访华邀请,彭丽媛是中国第一人。它不仅折射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和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更向世界传递强烈而清晰的自信!作为第一夫人单独访华,米歇尔也是中美建交35年来的第一人,体现了奥巴马总统对中美关系的重视。
米歇尔参观了第七中学并发表了演讲。她表示,中美相隔遥远,难免会有一些误解和偏见,但通过这次对中国的访问,她惊讶地发现双方的共同之处如此之多。她说:“我对我们共同的未来抱有前所未有的信心。”(据新华网相关报道)  

(4)结合材料三,同学们讨论了米歇尔·奥巴马访华的历史意义,从中你能归纳出哪些主要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灾难……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并且最终大大削弱甚至破坏了欧洲遍及世界的势力和影响。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最能体现这场“战争”残酷性的是哪一场战役?这场战争之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材料二 1941年6年,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斯大林号召: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世界历史》九下(人教版)
(2)写出材料二的战争中为“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所进行的战役一例。
材料三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文件,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3)材料三中“签署的文件”指什么?该文件的签署有何意义?
材料四 

(4)来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为什么由之前的敌人变成会场上的伙伴?照片是三位领导人在哪次会议的记录?决定会后成立哪一国际组织?
材料五 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

(5)材料五表达了联合国怎样的意愿?
(6)结合本题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硝烟慢慢消逝。但世界跨入新的世纪后, 战争依然威胁着人类和平。牢记人类惨痛的历史悲剧,绝不让历史再重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二   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
――摘自1916年11月罗曼·罗兰《战时日记》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方去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遭受到的哪次战争?材料中“《下关条约》”的签订日本占领了我国哪一领土?
(2)材料二中“这条灾难的道路”是指什么?在这场灾难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一战役?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在这一事件中,中国军民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建立了哪一战线?
(4)为了打败法西斯,世界人民在不同的战场协同作战,请你举出一例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雅尔塔会议通过的决议包括(   )
①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②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
③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④战后成立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

A.③④ B.①② C.①②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二战战犯石原莞尔1929年发表演说《作为扭转国家命运之根本国策的满蒙问题解决方案》 )“对中国作战,坚决把满蒙政权握于我手中”,石原莞尔说服关东军司令官迅速占领东北是必须的,南可对付南京的国民政府,北可防御共产主义国家,此外,东北可补充日本矿产资源的匮乏。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投入南方战线(即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的兵力只占陆军总兵力的二成,其余一成留在本国,三成配置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四成配置在东北以外的其他地区。配置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军队,负有确保中国内陆作战的任务,故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在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重得多。印度和澳洲的失守不是没有可能的。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
材料三:仅就经济方面相互支援而言,美国向其他盟国提供了总额近500亿美元的租借援助物资。英国得到的最多,近300亿;苏联其次,约111亿;中国约16亿。美国也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盟国提供军需、设施、劳务、资源等得到“逆租借”达78亿美元,其中约67亿来自英国和英联邦。此外苏联还得到英国近20亿美元的物资援助。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石原莞尔认为应该采用何种方式扭转日本国家命运?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多少周年?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有何作用?
(3)综合三则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今天人类面临着恐怖袭击、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处理这些问题带来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二战期间的战争画面,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
----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1)一战前,以德英为首分别建立哪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图表。

战争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1914——1918年
1939——1945年
交战双方
同盟国、协约国
轴心国、反法西斯同盟
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
 
性质
 
 
结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胜利
国际关系格局
 
 

 
(3)今年是甲午年,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4)你认为日本应向今天的德国学习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中国近代历史,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反思。
材料一 中国政府对陛下臣民已经犯下了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交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之危险,在实际上又如此之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1839年义律致巴麦尊的机密件》
(1)材料一中“最近这样的方式”是指什么?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交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的看法。
材料二 蒋廷黻在《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中说:“琦善对于英人的军备切实调查了一番,觉得他们的‘船坚炮利’实在可怕,这是琦善的‘知彼工夫’。中国方面的设备,他觉得可笑极了,山海关的炮尚是‘前明之物’,这是他的‘知己工夫’”。
(2)琦善在鸦片战争中奉行了妥协投降的政策,从材料二上看他的依据是什么?这是鸦片战争清朝失败的根本原因吗?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发生于哪一年?为了这一场景的出现,中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