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简答题
初中历史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使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大为增加,城市集中了市场、金融机构、公共设施和文化教育机构,有利于实现生产的协作和专业化。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给现有城市住房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增加了环境对健康造成的威胁,由此带来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

——摘编自《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及公共卫生危机》

材料二“二战”后,随着交通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家庭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镇)发展,实质上是城市功能规模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张,小城镇与大城市实现了同城化。

——摘编自《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的城市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二战后美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因素。

来源:2024年甘肃省白银市中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开启一段美妙的博物馆研学之旅吧!请你在活动结束后完成本次研学任务单。

第一站【走进“山博”——感悟文化特色】

现在看到的是山东博物馆馆藏的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它镌刻了两位伟大先贤的友好会面,记录了当时的思想碰撞。据统计,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发现的数量以山东居多。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钱币”云平台专题展,对这次展览中三个单元的部分货币进行研究性学习。

ff6ef78ec30424f21a5fa82429cbef9.png

第三站【畅游“联博展”——品味交流互鉴】

现在我们来到今天研学之旅的最后一站,“珠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这里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多样的文化。接下来,我们将遇见一只呆萌的“小狮子”。

ef59e21e478da8193dc83e338077274.png

(1)通过第一站的参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在山东居多的原因。合理想象他们围绕“治国方案”会展开怎样的对话。

(2)通过第二站的参观,概括战国到元朝货币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变化带来的影响。

(3)如果文物会说话,第三站中呆萌的“苏哈尔之狮”将会如何介绍海上丝绸之路呢?

(4)同学们,快乐研学结束了,你认为博物馆可以给予我们怎样的“力量”?

来源: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以来,在建设的道路上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不断的探索、发展,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建设模式,其历史命运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摘自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的弊端。


材料二: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编自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不同的模式上,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来源:2024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寻红色文化。

材料一: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合作实现

1927年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4—1936年

红军长征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6年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平型关大捷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重庆谈判

1946年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8年9月﹣1949年1月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

(1)在材料一中找出“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

(2)选择材料一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加以简要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材料二:

英模人物

英模事迹

精神谱系

杨根思

1950年11月29日,在坚守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率领三排打退美军八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

邓稼先

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7年赴美留学,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1958年,他接受研制中国第一颗②的任务。在缺乏资料,外国的研究成果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1964年取得成功。

“两弹一星”精神

1960年春,他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在重重困难面前,带领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铁人”精神

(3)读材料二英模故事,将表格补充完整,并提炼出这些英模人物身上共同的精神品质。

材料三:

(4)将材料三中的图片放入下面相应的发展历史时期(只写图片编号),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成就:   

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成就:   

来源: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请写出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中A处的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汉代丝绸之路的认识。


材料二自永乐(明成祖的年号)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自太仓开洋、由占城国、暹罗国、爪哇国、柯枝国、古里国、抵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摘自《通番事迹记》

(2)材料二中“奉使诸番”的历史人物是谁?材料二反映了该历史事件有何特点?

来源:2024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新青年》,1916年)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1919年

材料三: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以知识更新、思想解放为先导和动力。思想解放让人们从旧有观念、陈旧思想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在更广的空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创新创造,推动文明发展、社会进步。

——摘自《人民日报》(2023816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以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来源:2024年青海省中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眸历史进程,凝炼历史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的这场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成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党的组织得到很大发展,千百万工农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它让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

(1)指出材料一中“国民革命运动”的目标。

(2)简析材料二中土地制度改革得到广大农民支持的原因。

(3)综合两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新中国建设历程的史实加以论证。(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来源:2022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试卷(历史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

【展示文明】

“中华古代文明展”展品(部分)

展区名称

夏商周文明

……

隋唐文明

宋元文明

明清文明

展品

……

(1)请分别写出展品①②所属的展区名称。

【解说文明】

展品④:甲骨文是我国3000多年前一种刻在甲骨和兽骨上的文字,对中国文字形成与 发展有深远影响。本展品佐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展品⑤: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 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本展品生动反映了唐蕃经济变化交往的历史。

……

(2)请为展品③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③反映的科技发明展开)

【感悟文明】

(3)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认识?

来源:2022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试卷(历史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兴衰命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运动中,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其口号。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祐《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开展革命的目的,该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

材料三:从根本上说,英国革命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国王和议会,谁掌握国家主权?通过革命,英国以①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标志着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治。这次革命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意义是划时代的。

——摘编自董小燕著《西方文明史纲》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①处法律文献的名称,拉开该革命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

事件

主要内容

俄国农奴制改革

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颁布《宅地法》、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日本明治维新

政治上,废藩置县;经济上,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

(4)结合所学知识,补充②处的内容,材料四中三个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来源: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战略位置重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时期,政府充分利用山川险阻、地形地物,在河西地区筑塞障亭隧,成为西汉政府在西北防务的重要内容。《汉书》记载:“元狩二年,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后汉书》有“边郡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的记载,通过这些措施巩固了汉政府在河西的统治。

——摘编自《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

材料二榷场贸易是辽、宋、西夏、金时期隶属于不同政权的地区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途径。宋、夏商民的大量贸易是在官方设立的榷场进行,宋、夏通好时,双方人民都欢迎开市,出现“商贩如织”的现象。

——摘编自《宋元时期的兰州》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政府治理河西走廊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榷场贸易的历史意义。

来源:2024年甘肃省白银市中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程。九年级某班学生围绕“科技发展”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再现古代科技辉煌】第一组同学以展览形式呈现了学习成果。

造纸术

指南针

________

造纸工艺流程图

司南(模型)

泥活字版(模型)

1)请你补充泥活字版(模型)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名称。


探究近代科技变革】第二组同学以史料卡片形式呈现了学习成果。

主题一蒸汽时代

主题二电气时代

资料一: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

资料二:到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2)请你根据史料卡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科技变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见证现代中国科技】第三组同学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自主学习,制作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的手抄报。

科技创新成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列。“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

3)请你根据手抄报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来源:2024年青海省中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外关系的变化是时代变迁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图中这一事件给中国造成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

(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谈谈此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国际合作。

——摘编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3)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了哪一重要国际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的认识。

来源: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蜀地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当时,蜀地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稀少。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都江。李冰治水“循自然,顺水势”,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不同的水脉和地形,无坝分水,塑江排沙,因地制宜,自流灌溉。

都江堰建成后,居住在成都平原的蜀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秦国在蜀郡获得了继关中平原后的又一个大粮仓,为秦始皇实现天下一统的宏图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巨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不断维护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超过1000万亩。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等

(1)根据材料,指出都江堰修建成功的原因。

(2)都江堰作为四川省一张闪亮的名片,吸引无数国人和国际友人前往研学、参观,请你就都江堰发挥的作用,向前来参观的人做一个简要的解说。

来源: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当时,突厥、西域各族及回纥、吐蕃、南诏、靺等,都曾在边疆地区建立过地方民族政权,推动了祖国历史的发展。唐朝与这些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族人民和各少数民族之间也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清朝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定型的重要时期,统治者秉承“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理念,对边疆和多族群聚集地区进行了有效治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潘岳主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材料四: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中葡澳门交接仪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巩固统一的两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民族政策,并概述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港澳成功回归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来源:2024年青海省中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体制创新

材料一: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

思想一统

材料二:

(2)《汉代讲经图》中“经”主要是哪一学派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在思想方面的重大举措。

民族交融

材料三: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版图奠定

材料四清朝疆域图(1820年)

(4)清朝为管理图中A处设立了什么机构?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请你拟一个主题。

来源: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