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作用。(须依据材料分析,不能少于两层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历史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356年的一天,秦孝公召集商鞅等大臣讨论富国强兵之策。请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此历史情境的小短文。
要求:
(1)题目自拟。
(2)文中需包含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历史作用,指出其中哪一项变法措施触动了秦国旧贵族的利益,并发表你对改革者最后结局的一点感想。
(3)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字数100字以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1)诗中提到的孝文皇帝是哪朝人?他进行改革的历史大背景是什么?
(2)诗中提到了孝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
(3)这次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仔细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此图表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除了这个原因外,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3)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1)请根据材料填写三国的名称
A            ;B            ;C           
(2)请写出两个与这一时期历史有关的历史典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3月,外交部长王毅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说:“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做榜样。”
材料二: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的场合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道歉和忏悔,从没为纳粹的侵略和屠杀进行过辩解。在德国,承认、反省、铭记纳粹黑暗统治和大屠杀那段历史、决不允许悲剧重演早已成为主流社会的共识。为了让年轻一代牢记历史,德国还制定了完善的法律,通过学校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的人生观。
材料三: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通过: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四: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受中国记者专访时说,2015年俄中两国将以双边的形式,举行一系列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联合活动,我们还将继续抵制那些篡改历史、美化法西斯分子的企图。李克强总理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时指出,只有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不让战争的惨痛历史重演。
——上述材料摘编自《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
(1)材料一中的“1894年”在中日之间发生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果如何?王毅部长强调“2014不是1894,”的寓意是什么?
(2)从材料二概括出,在对待二战的态度上,德国有哪些做法值得日本学习?
(3)材料三中的“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抗战期间哪一城市中被屠杀的30余万中国同胞?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何意义?
(4)材料四中中俄两国总理的谈话共同传递了什么主题?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当今国与国之间应如何相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

(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          ”,这条路线的起点是        即今天的       市。
(2)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
(3)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       
(4)这条路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你知道当时中国有哪些先进技术相继西传?想一想,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在今天看来,对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魏主”后来把都城从哪里迁到了哪里?
(3)材料二中的“北语”、“正音”各指什么?为此,“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
(4)这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1863年元月1日起,凡是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空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内战前夕南北冲突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文件?1868年,美国南部盛行奴隶制,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内战对美国政治、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繁荣。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
(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不同的学术流派,比如道家、墨家、法家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庄子属于哪个学派? 韩非子是哪个学派?
(3)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百家争鸣”的讲座,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你将材料二中的相应人物填写在括号里。
顺其自然——(        )             以法治国——(        )
民贵君轻——(        )             兼爱非攻——(        )
(4)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围绕治理校园内随便乱扔垃圾的行为,请你分别站在法家、道家、儒家的立场上说一句话,表明你的立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这座东方明珠见证了中国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上海历史的变迁,请你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战争后上海的命运?请指出这次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2)图二是在哪一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3)图三的陈独秀在上海发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4)图四反映的是哪次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5)综观上海历史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感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注:指器物方面)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二:“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康有为
材料三:毛泽东曾回忆说:“        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材料四: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先驱们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着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感伤,但俄国革命的成功却带来另一条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
(1)材料一所说“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的是什么?请列举一位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
(2)依据材料二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哪方面的内容?该学派后来掀起一场救亡图存的实践活动的名称叫什么?
(3)材料三中的横线应该填上的杂志名称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为什么胡适、陈独秀能成为毛泽东的模范?
(4)据材料四,“五四文化思潮”发生的时间是何时? “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四则材料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的共同点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道路上有何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请回答:
材料二:“据统计,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
材料三:“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民草击钟,经卵投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
——吴佩孚
材料四:1919~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

(1)材料一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新旧体制之间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
(2)根据材料二,北洋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何影响?
(3)吴佩孚的通电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性质是怎样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何地位?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当时的思想发展状况。这种状况的出现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梦想
重大探索
代表人物
影响
自强求富梦
A
李鸿章
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变法强国梦
戊戌变法
B
有利于社会进步
民主共和梦
辛亥革命
孙中山
C
D 梦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A(                )   B(              )
C(               )   D(               )
(2)上述表格所列事件反映了共同的主题,请你为这个主题拟一个恰当的名称。
(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重温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一片繁荣。尽管如此,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等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有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会发生与美国同盟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增强……美国再也不能像二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欧阵营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西欧各国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2)在材料二图1中找出美国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主要分布在哪些时段。要反映图1的相关信息,还可用哪些形式?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进入70年代后,为什么美国再也不能像二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对西欧发号施令。
(4)材料二中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首富与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