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社员交出全部自留地,并且将私有的房屋、牲畜、林木等生产资料转为公社所有。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
材料三:“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哪些严重失误?这些失误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2)根据材料三说出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文革”发生的起止时间是什么时候?“文革”中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是指哪两个?这场浩劫给我国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危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省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而击败的。它也雄辩地证明,一个沉醒了的、也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某军战歌
(1)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运动的胜利?目的是?
(2)材料二中的“跨过鸭绿江”的军队的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总司令是?它完成“打败美国野心狼”任务的标志是什么?
(3)该事件中国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该事件中共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艰苦奋斗,不断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初期,我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请你写出一条修到“世界屋脊”的公路。
(2)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写出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并指出会议确立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为什么说此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对外交往,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促进世界各地区民族文明交融的活动。纵观古今,有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征服与扩张的暴力冲突等对外交往的方式,通过交往突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相互孤立隔绝状态。伴随着欧洲工业文明的兴起,欧洲的殖民扩张充满掠夺、奴役、屠杀,亚非拉美地区开始了维护国家主权、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史学家称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辟欧亚交通的人”,“第一个出使罗马的中国人”,他是谁?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哪种宗教传播到中国?
(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五月访问非洲 “筑实中非牢不可破的友谊”,古代中国和非洲往来也很频繁,请你列举一例相关史实。
(3)19世纪60年代,新疆地区出现了“一仆二主”的情况,我国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威胁,清政府是怎样解决这场危机的?对于今天我国政府推进新疆长治久安有何借鉴意义?
(4)中美关系走过了合作、敌对、关系改善、建交的历程,你认为影响当今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5)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任意列举一例。
(6)如何认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3日,杜鲁门指使国务院声称:我们不要那么匆匆忙忙承认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0年,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严禁美国商界对华贸易,1951年,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对中国“禁运”提案。
材料二:2012年2月13日至17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为期五天的正式访问,习近平说,40年前中美交往大门重新打开,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中美双方高层认为2012年对中美两国都是关键的一年, 保持和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关系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材料三:钓鱼岛矛盾激化后,美国一方面向日本承诺,钓鱼岛属于美日安保条约保护范围,一方面又要中国不要挑起战争.有人形容美国的做法是“一手按住中国一手向日本递刀”。
(1)联系材料一,说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在政治、经济上对我国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40年前中美交往大门重新打开”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人认为“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关系”就是中美两国结盟,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用教材中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3)请从时代主题角度简要评价材料三中美国的做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和社会记忆的凝聚。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起见证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
材料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了根本大法的保障。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有了重大进展,基本形成了有法可依的局面。之后,1999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这是总结共和国50年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作出的历史结论。
材料三、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是。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保障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根本大法第一部《宪法》颁布于哪一年?属于什么性质?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在什么时期?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有了重大进展。请列举两部相关法律文献加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材料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2月3日下午与到访的美国副总统拜登举行会谈,双方在会谈中一致认为,“中国设立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容易引发不测事态的发生,不能予以承认。”而刚在12月17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越菲时,他声称不承认中国防空识别区,令南海局势再起波澜。
材料二:2013年11月23日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涵盖钓鱼岛。中国国防部和外交部连日来多次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覆盖这一区域完全是合理合法,日方无权对此说三道四。中国政府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
(1)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体现了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奉行什么外交政策?遵循怎样的国际准则?
(2)美国领导人频频出访日越菲,对我国南海东海局势深表关注,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其目的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步骤一:走近历史
(1)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它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19世纪60年代,日本抓住哪一次历史机遇,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中国近代化的标志是那一历史事件的发生?
步骤二:见证历史:旧照片是一种很有历史价值的收藏品.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
 
(3)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有何意义?图三见证了新中国外交史上哪一时刻?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回顾历史,中美关系一波三折。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得以改善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3分)
步骤三:探究历史
(5)你认为怎样才能建立长期、健康和稳定的中美、中日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不断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中国强大的力量给一些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当乾隆皇帝津津乐道自己的“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时,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天体运行……
材料三:从1688年以后,……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为该国创造了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也为该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共同原因是什么?请各举一例史实。
(2)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朝时期我国已落后于西方国家。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落后局面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中“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是什么?促使该国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除了该项成就外,还得益于哪个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艺术篇】
材料一:

(1)图一的文字主要记录了我国_______(朝代)的历史;汉字书写在东汉末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继图二(《兰亭序》)的作者之后成为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______(人名)
(2)图三所在的石窟是____,它开凿于隋唐时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思想篇】
材料二:“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
(3)以上材料体现了古代思想家老子________的思想?西汉初年,朝廷以道家思想中的清净俭约作为治国方针,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从而使西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国力恢复的局面,历史上将这一局面称为________________
【科学篇】
材料三: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材料所说的这本著作是___________,同一时期,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___________。
【感悟篇】
(5)综合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成就?

A.古代文化成就是我国人民自己创造的,没有吸收过外来文化成就。
B.对待古代文化成就,我们应坚持批判继承和古为今用原则。
C.不管是古代文化成就中的精华还是糟粕,我们都应将其发扬光大。
D.古代文化成就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没有作用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统一王朝。《明朝那些事儿》——网络上连载的明朝历史故事,掀起了明朝热。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

发表,2009年3月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请回答:

(1)上面所示两位人物谁是明朝的建立者?写出姓名!
(2)明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专制统治?
(3)通过对明朝历史的学习,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明朝最突出的
时代特色是什么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秦王朝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2) 材料二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1分)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2分)
(3) 依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行政制度的评价?(1分) 什么机构的设置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1分)
(4) 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请你列举一例清政府加强民族团结的措施。(2分)
(5)读史明智。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统治者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一改革有何意义?(4分)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一点。(4分)
材料三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四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4)材料四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五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大国崛起·美国》
(5)材料五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链接】2011年阳春三月“两会”在北京开幕。《人民日报》的头版发表文章《用“民生经济”提升幸福质量》,直接指出在两会上,民生和经济的话题备受关注。《两会特刊》也用大量的版面来关注两会上的民生问题,《两会进行时》、《我们的“十二五”》、《有话直说》、《落地有声》、《心系民生》等栏目都不同程度地对民生问题进行讨论。
材料一:隋炀帝即位后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营造东都洛阳,并多次巡游江南,三次征伐高丽,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各地农民起义不断,隋朝分崩离析。618年他在江都被部将溢死,隋朝灭亡。
材料二: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诸司供进(进奉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徭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三:武则天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鼓励发展农桑。她把开垦耕地和生产粮食多少作为对地方官进行赏罚的重要依据。她下令减轻徭役,把免除徭役的年龄由60岁降到50岁。
材料四: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材料二唐太宗赈灾的主要措施。联系材料一,简析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武则天和元世祖“重农”政策的共同点。
(3)唐太宗、武则天、元世祖“重农”政策与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你有何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
(2)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3)这种全盛局面是在何时,因什么事件而被打破的?
(4)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是什么?
(5)该诗作者的诗因为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而被后世称为什么?
(6)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