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
材料二:“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材料三: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请回答:
(1) 上述三则材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宗教?其中哪一种宗教对我国影响最大?
(2) 对阿拉伯半岛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是什么宗教?
(3)说一说这些宗教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
阅读下图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南海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据探查,南海仅石油资源就约570亿吨,占全球的12%;南海战略位置非常突出,是世界第二大海上生命线。近年来,一些东盟国家在西方势力的支持下,觊觎南海的油气资源,侵占岛屿、偷采石油,南海争端日益突出。
试分析“一些东盟国家和西方势力”制造南海事端的目的是什么?
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是历史的遗留问题,请回答:
(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哪一年?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前分别处于哪个国家统治之下?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了什么样的伟大构想?(2分)
(4)“二战后,台湾回归中国”,这次回归是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这个国家是在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的?
(5)请你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为例,说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下面请你简要回顾一下中共历时上召开的重要会议。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请问,中国共产党是哪一年诞生的?
(2)在长征途中,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次会议?
(3)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在延安胜利召开。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4)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哪一次会议,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由此开始?
(5) 成功的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正确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是什么?
挖掘旅游资源,发展地方经济。写出下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1)中国革命“军旗升起的地方”——
(2)长征途中确立毛泽东为核心党中央正确领导的会议地点——
(3)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结束了千百年来由少数剥削者垄断政权的局面,人民大众成为国家主人,它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还突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直接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即新中国的成立,请说明代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标志?
亚洲会议认识到促进亚非区域的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在与会国中存有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普遍愿望。关于与会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的建议,并不排除同这个区域以外的国家合作的适宜性和必要性,这种合作包括外国投资在内。此外还认识到,某些与会国通过国际安排或双边安排,从这个区域以外获得的援助,对实行它们的发展计划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其亚洲会议强调了一些什么内容让对于会议如此的重视?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 :文学来源于生活。 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可怜可悲的中国最底层的百姓形象,他想投靠革命,把自己的辫子绕起来用一根筷子别在头顶,最后却落得被处死的悲惨下场。
(1)根据材料一,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试用所学史实来说明你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鲁迅眼里的辛亥革命成效如何?
(3)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评价辛亥革命?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材料一 伏尔泰等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以及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材料二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材料一反映的欧洲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请写出当时革命中受其影响颁布的相关文件。
材料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写出“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与成功实践各一例。
结合材料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政体变革是制度的创新。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度,是因为权力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全体人民手里。在解决个人争端的问题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优先推举某人做担任公共职务的时候,推举他的理由不是由于他是特定阶级的成员,而是由于他所具有的真实才能……
——伯利克里
材料三:2010年5月1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首相,并授权他组建新一届政府。……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是统而不治的君主。
—— 摘自新华网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何种政治制度?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说出实行这种“民主政治”的古代奴隶制城邦的名称。材料中“全体人民”主要指什么人?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所反映的是英国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解析: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原文大意: 管仲辅佐桓公,在诸侯中称霸,一统天下,老百姓到现在还受到他的恩惠。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原文大意: 魏主决心改变鲜卑族风俗,召见群臣。……魏主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 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原文大意:魏主颁下诏书,认为:“北方人把土 叫做拓,后来又叫做跋。魏国的祖先源自黄帝,因尊崇土德的缘故成了大王,所以称作拓跋氏。那泥土,黄颜色中的一种,是万物最初的源头;应该改姓元。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姓,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
(1)材料一中“霸诸侯”的国君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任用谁为相,改革内政,首先称霸的?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两项内容?这一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材料三反映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材料四反映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向全面深化推进,请从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角度谈谈你从以上史实中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耻辱】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此之前,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3)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 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个事件是如何解决的?当时起调停作用的共产党领导人主要是谁?
【同仇敌忾】
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4)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全面内战】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5)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归纳总结】
(6)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国共两党应该怎样相处才更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清朝的民族政策与元朝的民族政策有何不同?你从中能得到什么体会和认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