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

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文静的大石
王琪洪
①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牵着自己的影子,简衣素心,轻轻地走进翰墨飘香的陇右书画之乡——大石古镇,静静地感受大石那素朴而久远的悠悠墨香和郁郁文风。
②大石镇因其地有大石而得名,但在镇上寻觅好久,也没有看到一块能够承担起一个乡名甚至一个村名的大石头.漫步大石街头,我看到一位银须飘飘、容貌高古的老者,气定神闲的坐在清溪书画协会门前。他淡淡地为我讲述了一个比他更为高古的传说,才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很久很久以前,此地来了一户李姓人家。某日从河边的石头上检来一条受伤的小蛇,备加呵护,悉心照料。小蛇渐长,乖巧可爱,与之戏耍,时作人状。突然一日,打家劫舍的土匪扬言要来攻打此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主人吓得面如土色,手足无措。小蛇决定报答主人,便口吐人言:主人不要怕,我来抵档。是夜,土匪来攻时,小蛇变成了一块巨大的石头,阻档了匪徒的脚步和弓箭,又托梦警告匪首:趁早滚远,不许再来,不然我就一个一个缠死你们。匪首赶紧下令撤离,再也不敢来骚扰。然而,善良的小蛇却无法再变回原形,它已变成了一块象征安定的石头,永远地守护在了村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条善良的小蛇,就把这里叫大石.传说虽然陈旧老套,却为大石增添了一抹瑰丽的色彩和文化的底蕴。
③告别老人,起身离去。路边的杨柳,在风中摇曳,像梦中的新娘;悠悠的白云,在天上漫步,像缥渺的歌声。一座遗落的牌坊,还肃穆在贯寺村头,静默在蓝天之下。牌坊象征着忠、孝、节、义的人文内涵,记述了停留的过往,也收藏着经年的故事。
④贯寺牌坊是贯寺村士绅李善吉为纪念其高祖母、曾祖母奉旨修建的一座贞节祠。李善吉高祖母、曾祖母系年轻孀居,含辛茄苦养育儿女,终其一生.后经地方上报,清咸丰帝钦赐诰封,命修牌坊予以旌表。牌坊作为时代的产物,历史已做了归结,然而,遥想牌坊后那些尊贵的生命,至今依然令人心生敬意。
⑤牌坊下有静坐品茗的人,有观春赏景的人,他们享受着五味俱全的生活,又闲谈着五味杂陈的故事。李善吉不但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而且对地方文化教育有一种由衷的希望与热忱。当他左手奉旨修建贞洁牌坊时,右手又捐银创立了通渭中学。如今,贯寺牌坊只以一种文化的景观存留于人们的视线中,而先生创办的通渭中学,却依然在盛世的天空下,书声琅琅,书香浓浓。
⑥携带着故事与传说,行走在大石的寻常巷陌,百姓人家,多了一层华美与意蕴,而思想也在故事的趣味中得以升腾。顺着大石的山水画廊,明亮的阳光下,一座座带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民宅,特别是那些别具一格、独特显明的琵琶房、琵琶厅,掩映在绿树丛中,好似一幅幅浓郁的水墨画,缭绕在风烟中化也化不开。推开厚重的木门,进入院落,一幅幅砖雕、石雕、木雕浅绘着花鸟虫鱼、人物故事,将不同朝代的文化历史做一次风云聚会,让你惊奇小小的宅院竟然容纳乾坤万象,涵盖古老民族深邃的全部。而步入厅堂后,弥漫在堂前的文化气息又会让你暗自惊叹这里主人的高雅与文明。在这里你不仅可以饱览魏学文、武克雄、王金慎等本地名流的书法,也能欣赏到左宗棠、安维俊、巩建丰等晚清名家的墨宝,更能一睹启功、舒同、孙少石、李拓、黎泉等当代名人的真迹。当然,最让你心旷神怡的还是欣赏大石本地人创作的书画,它会让你沉浸在艺术的美好中,边听他们儿时的故事,边赏他们今时的书画,就像回到家一样,让人心生温暖,又像品尝家乡的小吃一样,韵味无穷。
⑦离开大石的瞬间,我回望了一眼走过的路。夕阳为古镇镀了一层金色的光晕,袅袅炊烟中的大石,如一幅浓淡相宜、笔墨精良的中堂字画,静静地悬挂在西北黄土高原,儒稚文静,墨香四溢。
(摘编自《光明日报》)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标题中的“大石”语意双关,既指瑰丽传说中能够承担起乡名、村名的石头,也指作者参观寻访的翰墨飘香的陇右书画之乡大石古镇。
B.第③段中的景物描写,点染大石古镇美丽的自然环境,营造真切动人效果,开启下文精彩内容,为“大石传说”的神奇添加绚丽的背景。
C.④⑤两段采用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在介绍贯寺牌坊的由来及士绅李善吉的善举之余,还穿插描写了现今人们享受着五味俱全的生活。
D.第⑥段中“小小的宅院竟然容纳乾坤万象,涵盖古老民族深邃的全部”一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用笔在古建筑,着眼在历史精神。

E.文章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兼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侧面多层次、生动而丰富地表现了古镇的魅力。
第②段写关于小蛇的传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请根据文本,探析文章结尾说大石像“儒雅文静,墨香四溢”中堂字画的原因。(6 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文以气为主
郭军平
①古代文论家主张“文以气为主”, “气盛则言宜”。这种思想早在庄子时就已经提出,庄子在《逍遥游》中道:“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有人也许疑惑,文论家们主张的“气”又与庄子提到的“水与舟”“风与翼”有什么关系。我想,古代文论家们不过是把作文的道理更加概括化了、抽象化了;而庄子的话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具有普适性的哲理。文以气为主,概括的是写文章的大道理,这里的“气”, 一是指生命之气,二是指精神之气。
②生命之气是写文章的物质基础。中华传统文化注重生命的调养,《黄帝内经》 里就有关于生命之精气神的重要论述。作家只有在元气充足,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时候才会神思飞驰,气吞山河。人道“韩(韩愈)潮苏(苏轼)海”,每每拜读他们的文章,总会感受和体验到他们生命中的一种强悍和力量。因为文之时,需借助灵感,而灵感之产生却需借助生命之蓬勃元气。倘元气衰微,则人之神气昏暗,气血衰弱,不说为文,肌体尚要恢复调整。故文以气为主,当先要养生命之气;故欲写好文章,当先要养足精气神。作者气血饱满,神情旺盛,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会气血饱满,感情充沛,具有一泻千里,一气呵成之势;文章自然首尾圆通,生气勃勃。
③精神之气是写文章的内在力量。这种内在力量需要作者在写文章之前做大量“内功”。习武之人讲求“内功”,就是练气,气血力量不是一朝一日就能练出来,它有一个渐渐积累的过程。习武之人练功、练气都非常讲求环境,讲求时间,需要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谓采“日月之精华”、吸“五谷之精气”。这样“内功”才能渐进,武功最终达到上乘水平。而对于写文章练“内功”,它也需要练功者采集天地之精华,集纳古今之学术;而且同样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通过大量的精读细读泛读,含英咀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自然而然作者内部的“功力”就会加强,“气盛而言宜”,如水之载舟,气之浮翼一样,是功到自然成的事情,哪里会有勉强为文之道理? 
④保命有本能,重在知用,而“精神之气”则非苦练不可!人在修练知识、思想“内功”的同时,须严守“正义”,使“气”有“浩然之正”,唯浩然正气至大至刚,充塞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馁而已。这种情形正如李大钊所提倡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思想一样;一腔正气在前,就会为民为国摇笔呐喊,九死而不悔。(摘编自《光明日报》)
下列有关“气”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庄子《逍遥游》中的话比喻具体清晰,形象地证明了“文以气为主”的普适性观点。
B.《黄帝内经》里关于生命之精气神的重要论述,对修养写文章的生命之气有借鉴意义。
C.坚持吸纳天地精华、古今学术,加强精神之气,就不会勉强为文,文章就功到自然成。
D.养成至大至刚、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就会为人民为国家摇笔呐喊,九死而不悔。

“生命之气”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养“精神之气”?请简要概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不曰如之何① ,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②者.先立乎其大者③,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 告子上》)
【注】 ①如之何:怎么办。连言“如之何”,是反复思考(怎么办)的意思。②官:器官或官能。③我:我们,泛指人类。④大者、小者:重要的、次要的。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日。
南乡子·暑夜
〔清〕 黄之隽
野月无家①,水萤点火照蕖花② 。前代采莲人③已去.船回浦。夜半鵁鶄④波上语。
【注】 ①无家:世间无住处,这里指天空没有月亮。②蕖花:荷花。③前代采莲人:见梁元帝《采莲人》、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两作品都描写了古代男男女女采莲的热闹场面。④鵁鶄: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鸟。
(1)“野月无家,水萤点火照蕖花”拟人手法运用精妙,请简要赏析其作用。(2 分)
(2)联系全词,请简要赏析“夜半鵁鶄波上语”的意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的题
四菩萨阁记
〔宋〕 苏轼
始吾先君于物无所好,燕居①如斋,言笑有时。顾尝嗜画,弟子门人,无以悦之,则争致其所嗜,庶几一解其颜。故虽为布衣,而致画与公卿等。
长安有故藏经龛,唐明皇帝所建,其门四达②,八版皆吴道子画,阳为菩萨,阴③为天王,凡十有六躯,广明之乱,为贼所焚。有僧忘其名,于兵火中拔其四版以逃,既重不可负,又迫于贼,恐不能全,遂窍其两版以受荷,西奔于岐,而寄死于乌牙之僧舍,版留于是百八十年矣。客有以钱十万得之,以示轼者,轼归其直,而取之,以献诸先君。先君之所嗜,百有余品,一旦以是四版为甲。
治平四年,先君没于京师。轼自汴入淮,溯于江,载是四版以归。既免丧,所尝与往来浮屠人惟简,诵其师之言,教轼为先君舍施必所甚爱,与所不忍舍者。轼用其说,思先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版,故遂以与之。且告之曰:“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于贼者也,而况于余乎!余视天下之蓄此者多矣,有能及三世者乎?其始求之若不及,既得,唯恐失之,而其子孙不以易衣食者,鲜矣。余帷自度不能长守此也,是以与子。子将何以守之?”简曰:“吾以身守之。吾眼可霍,吾足可斫,吾画,不可夺。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足以终子之世而已。”简曰:“吾又盟于佛,而以鬼守之.凡取是者,与凡以是予人者,其罪如律④ 。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世有无佛而蔑鬼者。”“然则何以守之?”曰:“轼之以是予子者,凡以为先君舍也。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欤,其谁忍取之。若其闻是而不不悛⑤,不帷一观而已,将必取之然后为快,则其人之贤愚,与广明之焚此者一也。全其子孙难矣,而况能久有此乎!且夫不可取者存乎子,取不取者存乎人。子勉之矣,为子之不可取者而已,又何知焉。” 
既以予简,简以钱百万度为大阁以藏之,且画先君像其上。轼助钱二十之一,期以明年冬阁成。照宁元年十月二十六日记。(摘编自《苏轼集·三十五》)
【注】①燕居:闲居。②四达:四个地方可通行,这里指有四个门。③阴:指门的反面。阳指门板的正面。④如律:按法规神律。⑤悛:改悔。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致画与公卿等:相同。
B.客有以钱十万得之,以轼者示:显示。
C.而其子孙不以衣食者易:交换
D.子之矣勉:努力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属于苏轼把画交惟简收藏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①八版皆吴道子画
②先君之所嗜,百有余品,一旦以是四版为甲
③思先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版
④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于贼者也,而况于余乎
⑤余惟自度不能长守此也
⑥轼之以是予子者,凡以为先君舍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皇所建的藏经龛有四个门,每扇门板正反两面各画一幅神佛画像,共有十六尊。
B.神佛画像出自吴道子之手,又历经战火和辗转流离,是众多藏品中苏父最为喜欢的。
C.惟简以其师父教导的名义,索要苏轼亡父心爱之物,并于第二年建了一座阁子来保存。
D.文章叙议结合,写收藏珍贵文物之不易,守成更为艰难,表达了对长久保存它的担心。

请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弟子门人,无以悦之,则争致其所嗜,庶几一解其颜。
(2)简以钱百万为大阁以藏之,且画先君象其上。(3 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植物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每个植物都具有全能性,整个植物体就是个松散的联合体,不像动物那样①                         。所以,即使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织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枯木逢春”就是这个道理。理论上,只要有一个植物细胞存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这对环境条件要求非常高,必须让这个细胞在试管里慢慢分裂,直到可以分化出根茎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阴沉沉,                     ,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②有的尚未插秧   
③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 ④②⑤⑥①③  
B ③⑥①②⑤④  
C ③②①⑥⑤④  
D ⑤②⑥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进入冬季以来,北京水上公园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雪上、冰上娱乐项目深受市民欢迎。
B.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的保障。
C.两百多万军民投入到救灾当中,他们在公路上除雪、铲冰,向受困的旅客提供热饭和热水等紧急用品。
D.郭艾伦的再度受伤,对沈阳球迷并不陌生,但让沈阳球迷更为担心的是伤愈后的郭艾伦是否会影响今后的比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诸侯
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
C.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D.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诸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五亩之宅,树之桑②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B.①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②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C.①冰,水为之,而寒水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
D.①木直中绳,輮以轮,其曲中规 ②圣人之所以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当的一组是(  )

A.圣人无师常:固定的
B.数不入洿池罟:网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D.秦人开关敌延:拖延时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与现代汉语用法一致的是(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C.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欣赏下面这幅漫画,请为这幅画写诗或配文。要求:①揭示漫画的寓意;②要求语言鲜明生动;③不超过5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试题